[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46358.3 | 申请日: | 202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97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袁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绿中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02 | 分类号: | D01F8/02;D01F8/16;D01F1/09;D01F1/10;D01D5/30;D06M15/643;D06M13/13;D06M101/30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吕超 |
地址: | 2152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静电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纺织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制备抗静电面料时,先将吡咯、1‑H‑吡咯‑3‑乙烯基甲酸烯丙酯在相变微胶囊表面聚合沉积制得改性相变微胶囊;将吸光发热粉体、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制得改性吸光发热粉体;以丝素蛋白液、改性吸光发热粉体和聚乙二醇为壳流体,以改性相变微胶囊、1,3‑丁二烯、聚乙二醇、无水乙醇和过硫酸铵为核流体,进行纺丝,并依次经过氯化钙水溶液、过硫酸铵水溶液处理后制得纺丝纤维,再依次和4‑乙烯基苯甲醛、单端氢聚硅氧烷反应后织造成抗静电面料。本发明制备的抗静电面料具有优良的保暖效果和抗静电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静电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独特的光泽、良好的悬垂性以及柔软爽滑的手感等优良特性,常作为高端面料。随着社会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环保、健康、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如何对天然蛋白质纤维进行有效的改性,使其能够扬长避短,提高天然蛋白质纤维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其产业领域,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近年来乃至未来研究的重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睡眠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睡眠质量的好坏跟床品息息相关,研究表明:人的三分之一生命都处在睡眠状态,人体在睡眠中能否得到充分的休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身体的健康程度。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特有的亲肤性、舒适度而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但抗静电和保暖性能不够好,而且需要全手工拉制,效率不高。基于这些方面的因素,需对天然蛋白质纤维进行处理,以及对工艺进行改善,研发出一款具有良好的抗静电和保暖性能的天然蛋白质基面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静电面料,所述抗静电面料是以丝素蛋白液、改性吸光发热粉体和聚乙二醇为壳流体,以改性相变微胶囊、1,3-丁二烯、聚乙二醇、无水乙醇和过硫酸铵为核流体,通过同轴喷头挤出纺丝,再依次经过氯化钙水溶液,过硫酸铵水溶液处理后制得纺丝纤维,将纺丝纤维依次和4-乙烯基苯甲醛、单端氢聚硅氧烷反应后织造而成。
作为优化,所述改性吸光发热粉体是由硝酸铁、硝酸铜和柠檬酸反应后煅烧研磨制成吸光发热粉体,将吸光发热粉体、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制得。
作为优化,所述改性相变微胶囊是由吡咯、1-H-吡咯-3-乙烯基甲酸烯丙酯在相变微胶囊表面聚合沉积制得。
作为优化,所述1-H-吡咯-3-乙烯基甲酸烯丙酯是由1-H-吡咯-3-乙烯基甲酸甲酯和烯丙醇反应制得。
一种抗静电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按质量比1:1:12~16混合均匀配制成硅烷混合液;将吸光发热粉体和纯水按质量比1:10~12混合均匀,在20~30℃,25~35kHz超声分散15~20min,保持超声条件不变,在20~30min内匀速滴加吸光发热粉体质量6~8倍的硅烷混合液,滴加结束后继续超声反应3~5h,离心分离并用纯水和无水乙醇各洗涤3~5次,在30~40℃,10~20Pa干燥6~8h,制得改性吸光发热粉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绿中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绿中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463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