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晶体管寄生电感效应的片上多模谐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46348.X | 申请日: | 202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6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光煦;马海涛;韩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9/15 | 分类号: | H03H9/15;H03H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桢荣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晶体管 寄生 电感 效应 片上多模 谐振器 | ||
1.一种利用晶体管寄生电感效应的片上多模谐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射频端口、第二射频端口、晶体管组、补偿电容、补偿电感和第一至第N直流端口,晶体管组包括第一至第N晶体管,第一至第N晶体管依次串联连接的,串联方式是:第i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与第i+1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连接,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1≤i<N,其中,
第i晶体管的栅极与第i直流端口连接,第一晶体管的自由端作为晶体管组的输入端,第N晶体管的自由端作为晶体管组的输出端,自由端为源极或者漏极,第一射频端口与晶体管组的输入端、补偿电感的一端、第二射频端口分别连接,晶体管组的输出端与补偿电容的一端连接,补偿电容的另一端接地,补偿电感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晶体管寄生电感效应的片上多模谐振器,其特征在于,第i晶体管的栅极与第i直流端口还设有栅极电阻,第i直流端口经栅极电阻接入直流偏置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晶体管寄生电感效应的片上多模谐振器,其特征在于,补偿电感为微带线电感或带状线电感或螺线电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晶体管寄生电感效应的片上多模谐振器,其特征在于,补偿电容为微带线电容或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或金属-氧化物-金属电容或平板电容或交指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晶体管寄生电感效应的片上多模谐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至第N晶体管为场效应晶体管或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或mHEMT或pHEMT晶体管。
6.一种利用晶体管寄生电感效应的片上多模谐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射频端口、第二射频端口、晶体管组、补偿电容、补偿电感和第一至第N直流端口,晶体管组包括第一至第N晶体管,第一至第N晶体管依次串联连接的,串联方式是:第i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与第i+1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连接,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1≤i<N,其中,
第i晶体管的栅极与第i直流端口连接,第一晶体管的自由端作为晶体管组的输入端,第N晶体管的自由端作为晶体管组的输出端,自由端为源极或者漏极,第一射频端口与补偿电容的一端、补偿电感的一端、第二射频端口分别连接,补偿电容的另一端与晶体管组的输入端连接,晶体管组的输出端接地,补偿电感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晶体管寄生电感效应的片上多模谐振器,其特征在于,第i晶体管的栅极与第i直流端口还设有栅极电阻,第i直流端口经栅极电阻接入直流偏置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晶体管寄生电感效应的片上多模谐振器,其特征在于,补偿电感为微带线电感或带状线电感或螺线电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晶体管寄生电感效应的片上多模谐振器,其特征在于,补偿电容为微带线电容或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或金属-氧化物-金属电容或平板电容或交指电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晶体管寄生电感效应的片上多模谐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至第N晶体管为场效应晶体管或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或mHEMT或pHEMT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4634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流量计校准系统
- 下一篇:一种低杂醇油黑米酒酿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