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胶机的自动返料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40769.1 | 申请日: | 202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19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费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马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60 | 分类号: | B29B7/60;B29B7/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腾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08 | 代理人: | 梁强 |
地址: | 239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胶机 自动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炼胶机的自动返料机构,包括承载板、第一支撑板、连接杆、第三支撑板和连板,所述括承载板的上方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的正表面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方安装有第三支撑板,而且第三支撑板的上方均安装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杆的上方设置有传送带机构,且连接杆的上方安装有连板,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安装有顶块。该炼胶机的自动返料机构设置有输送皮带和传送带机构,输送皮带在第一主动轮的带动下转动时,输送皮带对其上方的胶料起到输送的作用,并且当胶料输送至传送带机构与输送皮带相重合的位置可实现自动返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胶机自动返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炼胶机的自动返料机构。
背景技术
炼胶是采用机械或化学的方法,降低生胶分子量和粘度以提高其可塑性,并获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和成型进一步加工的需要,因而在炼胶时需要使用到炼胶机,炼胶机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类。开放式机主要用于橡胶的热炼、压片、破胶、塑炼和混炼等,开放式炼胶机在1826年就开始用于生产,它的结构比较简单,现代仍普遍使用;密闭式炼胶机主要用于橡胶的塑炼和混炼,它比开放式炼胶机多一个密炼室。
同时胶料在压制成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生产装置不断的进行碾压,然后使胶料呈等厚度的胶片,最后在进行输送。
如公开号为CN206937694U的一种炼胶机,设置的进料槽及进料槽中的做挡板和右挡板既能够减少胶料的掉落,则成型的产品质量优良,而且能够实现出料宽度的调节,使用方便。但其装置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1、未设置有返料机构,只能对胶料的单面进行挤压,使得胶料在挤压的过程中无法均匀受压,需要人工进行手动返料,从而降低了胶料加工效率,同时增加了人工劳动成本。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炼胶机的自动返料机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炼胶机的自动返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炼胶机未设置有返料机构,只能对胶料的单面进行挤压,使得胶料在挤压的过程中无法均匀受压,需要人工进行手动返料,从而降低了胶料加工效率,同时增加了人工劳动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炼胶机的自动返料机构,包括承载板、第一支撑板、连接杆、第三支撑板和连板,所述括承载板的上方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的正表面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而且第一伺服电机的前侧通过输出轴安装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方安装有第三支撑板,而且第三支撑板的上方均安装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杆的上方设置有传送带机构,且连接杆的上方安装有连板,而且连板的正表面安装有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三伺服电机,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安装有顶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连板均设置有2个,且分别沿承载板横向中心线相互对称。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连板起到支撑作用,保证设备的正常安装和运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安装有第一从动轮,且第一从动轮与第一支撑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启动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第一主动轮转动,而后第一主动轮通过输送皮带可带动第一从动轮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安装有转动辊,转动辊与第三支撑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转动辊、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表面均连接有输送皮带。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使输送皮带在第一主动轮的带动下转动时,输送皮带对其上方的胶料起到输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马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马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407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的机动目标跟踪方法
- 下一篇:一种户外储能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