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轿车的智能车内电控后视镜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534235.8 | 申请日: | 2023-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3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赵昌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巷汽车零部件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04 | 分类号: | B60R1/04;B60R16/023 |
| 代理公司: | 盐城博思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85 | 代理人: | 翁文彬 |
| 地址: | 2245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轿车 智能 车内电控 后视镜 | ||
本发明涉及车内后视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轿车的智能车内电控后视镜,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通过手动调节组件连接有后视镜壳体,后视镜壳体内部通过自动调节组件连接有镜片,安装座的内部设有与自动调节组件控制连接的控制组件,以及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的感应器,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智能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时稳定可靠,自动调节组件能够根据路况自动进行智能调节镜片,既能避免驾驶员因操作后视镜而分散注意力,也能有效的消除视角盲区,以便于驾驶员能够较好的观察车辆后方场景,有利于保障行车安全,非常适用于高档敞篷轿车使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内后视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轿车的智能车内电控后视镜。
背景技术
轿车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而车内后视镜是一种在驾驶过程中,无需大幅度改变前方视线就能确认后方场景的镜子,车内后视镜不仅仅用于观察后排乘客,还可以用于判断车距、转向辅助、紧急刹车时观察后方车辆等。
目前传统的车内后视镜一般具有上下翻动的功能,但是不能够灵活的左右转动,这就造成了车内后视镜视野的局限性,个别具有左右转动功能的车内后视镜,也需要司机用手来调整,操作繁琐不便;为此专利号为CN106799996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轿车用电控车内后视镜,包括装置主架和装饰盖,所述装置主架上设置有接线座和翻动减速电机,所述翻动减速电机与转臂配合,所述转臂上设置有突起钮,所述突起钮与设置在所述装饰盖上的弹钮适配,所述弹钮与设置在所述装置主架上的限位开关触点配合,所述转臂的端部设置有转动减速电机,所述转动减速电机与后视镜架配合,所述接线座与操作器电连接,所述操作器上设置有翻动旋钮和转动旋钮。
该轿车用电控车内后视镜通过电控操作,驾驶员虽然不必伸手到顶棚去调整车内后视镜,但是仍然需要操作设置在方向盘旁的操作器,因此就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不利于更好的确保行车安全;并且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途经幅度较大的弯道或陡坡时,该轿车用电控车内后视镜以及现有技术的车内后视镜都难以根据实际路况进行自动调整后视镜的角度,导致车辆在拐弯或者上下陡坡时存在视角盲区,不利于驾驶员及时确认后方场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根据实际路况进行自动调整后视镜的角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轿车的智能车内电控后视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轿车的智能车内电控后视镜,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通过手动调节组件连接有后视镜壳体,后视镜壳体内部通过自动调节组件连接有镜片,安装座的内部设有与自动调节组件控制连接的控制组件,以及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的感应器,感应器能够根据轿车的行驶路况自动监测轿车在转弯或者上下陡坡的行驶状态,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会根据感应器的电信号相应的控制自动调节组件带动镜片相应的在上下左右方向上进行偏转以消除视角盲区,为行车安全提供保障。
进一步的,所述的感应器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座内部的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安装后的位置状态与轿车的位置状态固定一致,所述密封箱体的侧壁对应位于轿车的上下左右四个侧面的居中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固定密封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的外端电性连接有传感线组,传感线组的另一端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拉力传感器的检测端均固定连接有拉簧,拉簧的内端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四根拉簧的内端均固定连接在同一块配重块上,配重块对应位于轿车前后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与密封箱体内侧壁固定连接的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调节组件包括电动伸缩杆,四个呈矩形布置的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在后视镜壳体的内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端部球形铰接连接有支撑架,镜片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巷汽车零部件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吕巷汽车零部件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34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质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阀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