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的新型密封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21613.9 | 申请日: | 202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0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徐金阳;王喜林;刘帅民;武贺兴;郑子伟;王莉华;高小玉;袁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巨鹿县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38 | 分类号: | H01B17/38;H01B17/04;H0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布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5 | 代理人: | 孟潭 |
地址: | 0552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复合 绝缘子 新型 密封 连接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的新型密封连接装置,包括金属套、绝缘套、连接组件和芯体:金属套的上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密封件;绝缘套的下端面开设有与密封件对应的槽状结构;所述金属套的上端和绝缘套的下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芯体穿过金属套和绝缘套;其中,所述连接组件的外表面位于金属套和绝缘套连接处的外侧设置有二次密封组件;其技术要点为,本发明一种超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的新型密封连接装置,连接组件的外侧设置有二次密封组件,二次密封组件的内侧设置有密封件结构,而且使用时连接组件自身以及金属套和绝缘套紧密贴合也相当与构成密封结构,其形成多重密封结构,密封性能良好,适用于各种环境,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领域,具体是一种超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的新型密封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现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现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
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对于复合绝缘子的抗污闪能力以及端部密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复合绝缘子的端部密封结构主要分为整体式密封结构和组合式密封结构,实践表明,前者较后者工艺简单、适合流水化作业,控制点少、可靠性更高,大多数复合绝缘子均采用整体式密封结构。然而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提高,现有的端部密封结构不能很好的满足超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的更高的机械、电气性能的要求;
经研究,发现现有超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的新型密封连接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
现有的在复合绝缘子运行过程中,复合绝缘子的端部密封直接影响其内绝缘性能的安全,如果绝缘子端部密封失效,外界水汽、污秽会侵入护套与芯棒界面并腐蚀芯棒,从而发生沿护套与芯棒界面击穿的风险,并可导致芯棒的腐蚀脆断,威胁电网运行安全;
而现有的为了方便安装,其会采用组合式密封结构,但是现有的组合式密封结构密封效果不佳,特别是连接处,其长期位于外界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热胀冷缩后,其连接处会发生形变,容易出现芯棒腐蚀脆断的情况,不满足人们的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超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的新型密封连接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实施提供一种超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的新型密封连接装置,记载了多重密封结构,使用时,连接组件的外侧设置有二次密封组件,二次密封组件的内侧设置有密封件结构,而且使用时连接组件自身以及金属套和绝缘套紧密贴合也相当与构成密封结构,其形成多重密封结构,密封性能良好,适用于各种环境,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本申请实施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的新型密封连接装置,包括金属套、绝缘套、连接组件和芯体:
金属套的上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密封件;
绝缘套的下端面开设有与密封件对应的槽状结构;
所述金属套的上端和绝缘套的下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芯体穿过金属套和绝缘套;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的外表面位于金属套和绝缘套连接处的外侧设置有二次密封组件。
金属套和绝缘套贴合形成密封。
此时密封件与对应的槽状结构插接形成密封。
连接组件在金属套和绝缘套的外侧形成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巨鹿县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巨鹿县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216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