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纤LMR传感的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04134.6 | 申请日: | 202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9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代小爽;王双;刘铁根;江俊峰;谭珂;刘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G01N21/2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纤 lmr 传感 分子 印迹 葡萄糖 探针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LMR传感的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系统,包括卤素灯光源、Y型光纤束、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微型光纤光谱仪和上位机;所述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由内到外依次为去除包层的多模光纤、ITO膜层、葡萄糖分子印迹膜层,所述葡萄糖分子印迹膜层具有印迹孔;所述ITO膜层特定厚度处产生LMR效应;位于所述葡萄糖分子印迹膜层的印迹孔特异性与葡萄糖分子相结合,葡萄糖分子印迹膜层的有效折射率发生改变而引起LMR共振波长变化,通过LMR共振波长的变化解调得到葡萄糖浓度。本发明实现了能够高特异性、高灵敏地检测葡萄糖的传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纤LMR传感的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纤表面波传感器应用于葡萄糖浓度监测的概念已被提出,得益于光纤的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以及远距离传输的特点,能够很好满足对于葡萄糖的测定。光纤LMR(Lossymoderesonance,损耗模共振)葡萄糖传感器相对于现有光纤传感器来说,具有薄膜材料来源广泛,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灵敏度高的优势;除此之外,现有光纤传感器过于依赖化学自组装方法,不能保证传感器膜层制备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开发简便易行、快速准确的葡萄糖浓度监测的关键诊断技术对本领域来说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光纤传感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LMR传感的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系统,利用ITO膜层实现光纤LMR效应,以实现对葡萄糖分子的高性能检测。
本发明利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光纤LMR传感的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系统,该系统包括卤素灯光源、Y型光纤束、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微型光纤光谱仪和上位机;其中,所述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通过所述Y型光纤束分别与所述卤素灯光源和所述微型光纤光谱仪相连接,所述微型光纤光谱仪接收到的光学信号由所述上位机进行采集;
所述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由内到外依次为去除包层的多模光纤、ITO膜层、葡萄糖分子印迹膜层;
所述ITO膜层特定厚度处产生LMR效应;位于所述葡萄糖分子印迹膜层的印迹孔特异性与葡萄糖分子相结合,所述葡萄糖分子印迹膜层的有效折射率发生改变而引起LMR共振波长变化,通过LMR共振波长的变化解调得到葡萄糖浓度。
一种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所述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由内到外依次为去除包层的多模光纤、ITO膜层和葡萄糖分子印迹膜层,所述葡萄糖分子印迹膜层具有印迹孔。
一种基于光纤LMR传感的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进行多模光纤预处理,具体处理包括:使用锋利刀片去除多模光纤的包层,露出厘米量级的纤芯;依次使用去离子水、酒精对纤芯进行清洗;在大芯径光纤切割刀的辅助下对裸露纤芯部分的光纤进行端面切平,得到具有平整端面的去除包层的多模光纤;
S2:溅射形成ITO膜层,具体处理包括:对去除包层的多模光纤侧壁进行磁控溅射铟锡氧化物膜层处理,溅射厚度为400~450nm,得到ITO-LMR传感探针;
S3:制备葡萄糖分子印迹膜层,具体处理包括:将步骤S2形成的ITO-LMR传感探针置于碳量子点和壳聚糖的冰乙酸混合溶液中提拉镀膜;随后将传感探针置于恒温箱中烘干;将烘干后的传感探针作为三电极体系的工作电极,置于含2.0mmol/L的3-氨基苯硼酸和0.5mmol/L的葡萄糖磷酸盐缓冲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扫描20圈实现电化学镀膜,将电化学镀膜后的传感探针浸入体积比为1:1的乙醇-乙酸混合液中搅拌洗涤,洗脱葡萄糖模板分子,即得到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
S4:重新捕获葡萄糖分子,具体处理包括:将步骤S3制备的分子印迹葡萄糖传感探针置于葡萄糖溶液中孵育30min后,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041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