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能水压光面爆破用切缝聚能管及水间隔装药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497432.7 | 申请日: | 2023-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8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全;王建国;蒋新闻;李祥龙;甘会莲;郭跃进;陈志伟;王燕雄;王云东;郑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交投公路建设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42B3/02 | 分类号: | F42B3/02;F42B3/22;F42B3/00;F42D1/00;F42D3/04;E21D9/00 |
| 代理公司: | 云南律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9 | 代理人: | 谢乔良;王帅 |
| 地址: | 6505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压 光面 爆破 用切缝聚能管 间隔 结构 | ||
1.一种聚能水压光面爆破用切缝聚能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连接器(2),所述管体(1)的一端与连接器(2)插接;
所述管体(1)为椭圆柱形管且包括装药口(11),所述装药口(11)沿轴向延伸的设置于椭圆柱形管长轴一端的管壁上并贯穿两端,所述椭圆柱形管长轴另一端的管壁为平行于装药口(11)的平底面Ⅰ(12),所述管体(1)在装药口(11)两侧的管壁上还分别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切缝(13),所述管体(1)在装药口(11)两侧的管壁两端面上还分别设置有沿轴向向内延伸的卡扣槽(14);
所述连接器(2)为椭圆柱形管且内壁尺寸与管体(1)的外壁尺寸相当,所述连接器(2)在内壁的长轴两侧沿轴向还分别设置有可插入卡扣槽(14)的卡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能水压光面爆破用切缝聚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在装药口(11)两侧管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条在同一直线上的切缝(13),所述卡扣槽(14)与切缝(13)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卡扣槽(14)的长度大于卡扣(21)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能水压光面爆破用切缝聚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2)的长轴两端管壁为对称设置的平底面Ⅱ(22)、平底面Ⅲ(23),所述平底面Ⅱ(22)、平底面Ⅲ(23)分别可与装药口(11)、平底面Ⅰ(12)贴合,所述连接器(2)在平底面Ⅱ(22)两侧的内侧壁可与管体(1)在平底面Ⅰ(12)两侧的外侧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能水压光面爆破用切缝聚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2)的内壁短轴长h与管体(1)的外壁短轴长H相当,所述连接器(2)的内壁上平底面Ⅱ(22)与平底面Ⅲ(23)之间的距离m与管体(1)的外壁上装药口(11)与平底面Ⅰ(12)之间的距离M相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能水压光面爆破用切缝聚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2)在平底面Ⅱ(22)两侧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垂直于轴线的隔板(24),所述卡扣槽(14)设置于隔板(24)的两侧,所述连接器(2)内壁上的两侧隔板(24)间设置有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聚能水压光面爆破用切缝聚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4)设置于连接器(2)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连接器(2)内壁上的两侧隔板(24)为开口相对的“C”形结构且过中心的开口面最小间距小于管体(1)的内壁短轴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聚能水压光面爆破用切缝聚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内壁短轴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聚能水压光面爆破用切缝聚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药口(11)的开口宽度大于炸药药卷(3)直径的1/2,所述平底面Ⅰ(12)的宽度大于炸药药卷(3)直径的1/3,所述卡扣(21)的厚度与卡扣槽(14)的宽度相当且不小于管体(1)的壁厚。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聚能水压光面爆破用切缝聚能管的水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袋(4)、电子雷管(5)、导爆索(6),所述炸药药卷(3)装在尺寸相当的管体(1)内,所述水袋(4)前后贴合的填充在管体(1)内的炸药药卷(3)之间和/或炸药药卷(3)外的管体(1)开口处,所述电子雷管(5)埋设在其中一卷炸药药卷(3)内或与其中一卷炸药药卷(3)紧密接触,所述导爆索(6)与各炸药药卷(3)紧密接触,所述电子雷管(5)的脚线及导爆索(6)设置在平底面Ⅰ(12)和炸药药卷(3)、水袋(4)之间,所述电子雷管(5)的脚线密封贯穿炮泥(8)并通过起爆母线与起爆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基于聚能水压光面爆破用切缝聚能管的水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根用连接器(2)首尾卡接的管体(1),所述电子雷管(5)的脚线及导爆索(6)贯穿连接器(2),所述连接器(2)前后两端管体(1)内的炸药药卷(3)或水袋(4)间隔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交投公路建设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昆明理工大学;云南交投公路建设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974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交通刚柔结合自动伸缩挡水装置
- 下一篇:农田退水生态沟渠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