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云边协同桥梁裂缝检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491520.6 | 申请日: | 2023-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22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邵学磊;时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亿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8/22 | 分类号: | G06F18/22;G01N25/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林涛 |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协同 桥梁 裂缝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的云边协同桥梁裂缝检测方法及系统,能够确定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和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是否匹配,以及确定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和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是否匹配;若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和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匹配且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和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匹配,则确定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和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为关联桥梁裂缝检测报告,从而结合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和裂缝类别确定两组桥梁裂缝检测报告是否为关联桥梁裂缝检测报告,提高了确定关联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裂缝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边协同桥梁裂缝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基于云边协进行桥梁裂缝检测分析时,如何提高确定关联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准确度是现目前的其中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云边协同桥梁裂缝检测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边协同桥梁裂缝检测方法,应用于桥梁裂缝检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第一红外热力分布和第一载荷牵涉变量,以及获取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第二红外热力分布和第二载荷牵涉变量;
通过所述第一红外热力分布和所述第二红外热力分布,确定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是否匹配,以及通过所述第一载荷牵涉变量和所述第二载荷牵涉变量,确定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是否匹配;
响应于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匹配且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为关联桥梁裂缝检测报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红外热力分布和所述第二红外热力分布,确定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是否匹配,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红外热力分布与所述第二红外热力分布之间的第一皮尔森相关性系数;
响应于所述第一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大于第一预设系数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匹配;
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载荷牵涉变量和所述第二载荷牵涉变量,确定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是否匹配,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载荷牵涉变量与所述第二载荷牵涉变量之间的第二皮尔森相关性系数;
响应于所述第二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大于第二预设系数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匹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检测区域匹配且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的裂缝类别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为关联桥梁裂缝检测报告,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和所述第二皮尔森相关性系数,确定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与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之间的第三皮尔森相关性系数;
响应于所述第三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大于第三预设系数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桥梁裂缝检测报告和所述第二桥梁裂缝检测报告为关联桥梁裂缝检测报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亿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亿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915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