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糖体蛋白L8在预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结局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90658.4 | 申请日: | 2023-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00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21/64;C12Q1/6883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朱萍 |
地址: | 10010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糖体 蛋白 l8 预测 粘膜 上皮 化生 结局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核糖体蛋白L8在预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结局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测肠化生结局的方法及所述实现所述方法的产品,所述方法包括:1)收集受试者的样本,2)对样本中RPL8的表达量进行检测,3)将检测结果与RPL8的阈值相比较,则可判断所述受试者的肠化生结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核糖体蛋白L8在预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结局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肠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的现象。胃癌发病与肠化生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平衡失调、胃粘膜组织的分解退变、胃粘膜持续病理性炎症状态密切相关。胃黏膜肠化本身不引起症状,通常是在患者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取胃部活检无意发现的。肠化会伴有胃酸缺乏,可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部分患者可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嗳气、烧心、腹泻等症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可分为三度:胃黏膜1/3以下者为轻度,胃黏膜1/3~2/3者为中度,大于胃黏膜2/3者为重度。
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癌的发展路径,研究证实肠化生是最重要的胃癌前病变之一。
根据肠化生的结局将其划分为肠化生-肠化生(好肠化,患者始终维持在肠化生阶段)和肠化生-胃癌(坏肠化,是患者从肠化生阶段逐渐进展至胃癌)2种肠化生类型(结局),此2种肠化生的病程、进展速度、结局均具有极大差异,因此也决定了临床诊疗上完全不同的干预方式、监测频率以及随访周期等。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阶段的诊断、干预及治疗是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对于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也可有效缓解我国胃癌疾病带来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目前肠化生-胃癌进展机制不明,缺乏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导致临床无法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筛选肠化生-胃癌的生物标志物在阻滞肠化生进展,降低胃癌发病率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真实世界完成临床序贯病例的纳排,入组病例均为基于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肠化生的患者,且在同一医疗机构的不同时间点留取2次及以上的肠化生组织,根据其病变结局将其分为肠化生-肠化生(好肠化)和肠化生-胃癌(坏肠化)2种肠化生类型;通过收样、DSP平台处理病理切片、测序建库分析,提供了精准预测肠化生结局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有利于临床实现对肠化生患者的精准分流,显著提高肠化生的早筛、早诊、早治。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测肠化生结局的方法及所述实现所述方法的产品,所述方法包括:
1)收集受试者的样本,
2)对样本中RPL8的表达量进行检测,
3)将检测结果与RPL8的阈值相比较,则可判断所述受试者的肠化生结局。
具体地,所述结局包括两种情况,在检测结果高于阈值时,预测结果为坏化生,详细地,所述坏肠化指患者从肠化生阶段逐渐进展至胃癌的情况。在检测结果不高于阈值时,预测结果为好化生,详细地,所述好肠化是指肠化生患者始终维持在肠化生阶段而不进展为胃癌患者的情况。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预测肠化生结局也可称为胃癌的早期诊断、预测肠化生进展为胃癌的可能性。
示例性地,所述实现预测肠化生结局的方法的产品包括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系统等。
优选地,所述高于阈值也可以理解为高表达,所述高表达是指基因表达水平大于对照群体中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高至少1.1倍,例如至少1.1倍、1.2倍、1.3倍、1.4倍、1.5倍、1.6倍、1.7倍、1.8倍、1.9倍、2.0倍、2.1倍、2.2倍、2.3倍、2.4倍、2.5倍或更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906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