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上工程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480197.2 | 申请日: | 2023-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6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珍;徐继荣;陈建超;梅晓丽;张振鹏;赵春颖;屈虹;王冬;李雨豪;沈京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9/00 | 分类号: | E02D9/00;E02D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瑾;王灵灵 |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工程 桩头 破除 作业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上工程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桩顶设计标高;预制钢筋笼作业平台;预制的钢筋笼作业平台进行试吊和试安装;钢筋笼作业平台吊装至桩顶;作业人员进入平台内侧;破除桩顶设计标高以上部分;作业人员退出钢筋笼作业平台,将钢筋笼作业平台吊装至下一根水上工程桩上继续作业。本发明的水上工程桩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使桩头的破除不受水位及潮汐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以解决场区内水上工程桩头破除不便带来的施工进度缓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上施工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上灌注桩桩头破除的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上工程桩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上施工作业时,水上灌注桩桩头破除的方式较多,但是都会受到水域的影响。当水上灌注桩桩头露出水面,因水上作业是无可靠的作业面,大多采用浮船或者搭设平台作为桩头破除的操作面。浮船作为作业面容易受水流的影响,而且临水作业,对于落水情况很难防控。对于海洋环境则增加了潮汐水位的影响,一般潮汐水位高低差约3m高,若在退潮时进行破除桩头则需要候潮施工,若在船上破除,则需要不停的调整站立的高度,破桩非常不方便。而搭设水上施工操作平台则费时废料,且破除桩头后还要拆除,延缓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水上工程桩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使桩头的破除不受水位及潮汐的影响,提供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以解决场区内水上工程桩头破除不便带来的施工进度缓慢。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上工程桩桩头破除作业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水准仪对水上工程桩桩身标高进行弹线,确定桩顶设计标高,在桩身做好标记;
步骤二、确定水上工程桩桩型和超灌高度,确定所需要的作业平台尺寸,预制钢筋笼作业平台;所述钢筋笼作业平台,包括内外嵌套设置的外防护层和内防护层,且外防护层和内防护层通过底部防护层焊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外防护层和内防护层均为由钢筋制作的圆柱形且同轴设置;外防护层的上端开口,内防护层的下端开口,外防护层和内防护层的下边缘高度相同;内防护层的上端圆面设置有多条交叉于圆心的支撑钢筋,所述内防护层的上端圆面为与所述桩头接触的平台附着面;所述底部防护层包括两端与外防护层和内防护层的下边缘焊接的连接钢筋和铺设在连接钢筋上的水平钢笆片;所述底部防护层上设置有底部通道门,在底部通道门一侧、外防护层下部设置有一个外侧门;外防护层顶部的边缘焊接有吊钩;
步骤三、预制的钢筋笼作业平台进行试吊和试安装,检测底部通道门与外侧门的使用功能是否满足现场使用;
步骤四、将经过检测过的钢筋笼作业平台吊装至桩顶,将平台附着面坐落在桩顶上,检查内防护层与桩身的间距,调整四周均匀;
步骤五、作业人员根据钢筋笼作业平台与水位的关系,确定从外侧门进入或底部通道门进入平台内侧,并锁好门;
步骤六、破除桩顶设计标高以上部分的钢护筒及剥离桩身竖向钢筋保护层混凝土,凿断桩芯;
步骤七、作业人员退出钢筋笼作业平台,由垂直运输装备将钢筋笼作业平台吊装至下一根水上工程桩上,再将已破除的桩芯吊装移除至指定位置;
步骤八、重复步骤一~步骤七的工作直至破除所有指定桩头。
进一步的优化,预制的钢筋笼作业平台的内径大于水上工程桩桩外径100mm,预制的钢筋笼作业平台的外径大于其内径700mm,内防护层保持与水上工程桩桩身有50mm的间距,确保桩头在破除时,可以将桩进行整体切割。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外防护层高2m, 外防护层包括主肋钢筋、水平加强箍和外防护纵横防护筋,所述主肋钢筋竖向间距600mm,水平加强箍水平间距1m;外防护纵横防护筋水平间距100~600mm,竖向间距200mm。防护筋过稀疏不利于安全,过密则没有必要,而且阻碍操作。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内防护层高1.5m,设置内防护纵横防护筋,竖向等间距设置6道,横向等间距设置3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801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