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的均匀度校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66803.5 | 申请日: | 202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86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5/02;G09G5/1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张黎明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均匀 校正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均匀度校正方法,包括在该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显示纯色图案且该显示装置的光源模组的亮度为全亮的状态下,获取该显示面板的色度均匀度信息以及该光源模组的亮度均匀度信息。接着根据该色度均匀度信息以及该亮度均匀度信息对该显示装置进行第一次校正并获取色差值。若该色差值小于预设值,根据第一次校正后的显示装置确定该显示装置的校正参数。若该色差值大于或等于该预设值,依据校正后的该显示面板获取调节因子对该显示装置进行第二次校正,并根据经该第二次校正后的该显示装置确定该显示装置的校正参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均匀度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置,例如LCD显示器及抬头显示器(Head-upDisplay;HUD)。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及光源模组,其中显示面板可以是LCD面板,而光源模组可以是直下式或侧光式。图1示出了传统的显示装置10的剖面图的示意图,其中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2及光源模组14。图2a示出了图1中显示面板12的上视图的示意图,图2b示出了图1中光源模组14的上视图的示意图。显示面板12是用以确定要显示的影像。光源模组14为直下式背光板,设置在显示面板12的背面或下方。光源模组14发出光线至显示面板12,以确定所显示的影像的亮度。光源模组14可划分为多个区域142(如图2b所示),每一个区域142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LED)。光源模组14可以控制每一个区域142的多个LED的工作周期(duty cycle)和/或电流,来确定每一个区域142的亮度。多个区域142的亮度可以个别地调整,因此多个区域142所提供的亮度可以不同。
然而,显示面板12及光源模组14各自包含了多个元件,而这些元件的参数基本上无法完全一致,这导致了显示装置出现色度和/或亮度不均匀的现象。举例来说,在显示面板12显示纯色图案(如全红、全蓝或全绿图像)的情况下,部分区域122及124的色度可能出现偏差,如图2a所示,导致显示面板12所显示的图像的色度不均匀。同样的,在光源模组14要将所有区域142的亮度调整为一致时,部分区域1422及1424的亮度可能高于或低于其他区域。
目前改善不均匀现象的方法是使用组配方式。组配方式是先对多个显示面板12及多个光源模组14进行量测,再依据量测结果挑选合适的显示面板12及光源模组14来组成显示装置10。组配完成后,需要使用最小可觉差(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JND)滤片来检测显示装置10的均匀度是否符合规定。然而,这样的组配方式,难以有效改善不均匀现象,而且组配完成后的显示装置10若不符合均匀度的要求,则显示装置10将被舍弃,导致整体的制造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的均匀度校正方法。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均匀度校正方法包括: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显示纯色图案且所述显示装置的光源模组的亮度为全亮的状态下,获取所述显示面板的色度均匀度信息以及所述光源模组的亮度均匀度信息;
根据所述色度均匀度信息产生第一调节因子,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因子是用以校正所述显示面板的伽玛参数;
根据所述亮度均匀度信息产生第二调节因子,其中,所述第二调节因子是用以校正所述光源模组的亮度;
根据所述第一调节因子及所述第二调节因子对所述显示装置进行第一次校正,并获取所述显示装置经所述第一次校正后的色差值,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因子及所述第二调节因子分别用以对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光源模组进行校正;
若所述色差值小于预设值,根据经所述第一次校正后的所述显示装置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校正参数;以及
若所述色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根据经所述第一调节因子校正后的所述显示面板获取第三调节因子对所述显示装置进行第二次校正,并根据经所述第二次校正后的所述显示装置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校正参数,其中,所述第三调节因子是用以校正所述显示面板的画素信息的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668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混输泵相含率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头戴式整形耳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