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艾烟熏灸联合热敏灸的艾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66355.9 | 申请日: | 202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73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涛;吴生兵;周美启;吴欣;汪雅璐;钟文;王含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韩艺珠 |
地址: | 23001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熏 联合 热敏 艾灸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艾烟熏灸联合热敏灸的艾灸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燃烧室、导烟管、艾烟处理室以及连接件,所述导烟管的导入端连接所述燃烧室,所述艾烟处理室设有导烟孔,所述导烟管的导出端穿过所述导烟孔延伸至耳道中;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艾烟处理室。该装置能够实现利用艾材燃烧产生的艾烟对耳部发病部位进行艾烟熏灸治疗,同时利用艾材燃烧产生的热量对颈部大椎穴进行热敏灸治疗,二者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该装置设立单独的艾烟发生系统,艾烟通过管道传送到外耳道深部,燃烧的艾条远离耳朵,可以避免烫伤事故的发生;该装置可实现入耳式熏灸,使艾烟直达外耳道,与患病部位充分接触,弥补传统艾烟熏灸难以深入外耳道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艾烟熏灸联合热敏灸的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熏灸,即艾烟熏灸法,也称为艾熏法,是指将艾条或者艾绒置于特制的容器内点燃后,用其烟熏患处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热敏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灸热敏化腧穴,产生一个或多个非局部和(或)非表面的热感(透热、扩热、传热等),甚至非热感(酸、胀、压、重、痛、麻等),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不仅可以治疗耳部真菌感染、耳鸣耳聋、中耳炎等耳部疾病,还可以治疗颈椎病、眩晕、过敏性鼻炎、耳面瘫等头面部疾病。耳为宗脉之所聚,颈部大椎穴为诸阳脉交汇之所聚,二者联合使用,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传统艾烟熏灸利用艾烟自然扩散到发病部位,如:耳部疾病一般发生在外耳道的深部,艾烟自然扩散不能确保艾烟充分与发病部位接触,进而影响疗效,因而传统的艾烟熏灸会带来疗效的不确定性;做熏灸时艾烟直接笼罩患者的整个耳廓,会使患者的耳朵黄染,影响美观;另外,艾烟直接扩散到治疗环境中,污染治疗环境,长时间处于高浓度的艾烟环境中,对人体健康不利。
专利文献CN214859184U中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耳灸仪”,该装置包括头弓支架、耳灸盒、调节架和灸筒,其中耳灸盒与灸筒连通,灸筒内的艾条燃烧产生的艾烟自然扩散并不能确保艾烟可以进入外耳道,因为外耳道是一个一端封闭的密闭空间,空气不流通,单纯利用艾烟自然扩散能否将艾草燃烧产生的有效成分送到外耳道不得而知,艾灸盒内艾烟弥漫直接笼罩患者的整个耳廓,艾材燃烧产生的挥发油会使患者的整个耳廓染黄;另外艾灸盒上的散烟孔令艾烟直接排放在空气中,导致治疗环境艾烟弥漫。
CN115154292A中公开了“一种耳部吹灸仪”,该装置包括左耳治疗仪、右耳治疗仪和连接杆,通过连接杆挂在使用者头上,通过风机吹向点燃的艾灸柱,艾灸的烟顺着出气嘴就可以吹进患者的外耳道内,大大提高了艾烟的利用效率。但是该装置艾条靠近患者的耳廓,温控差,易烫伤,艾烟流速固定,舒适度差,适用范围窄。另外,并未对艾烟从外耳道出来后的艾烟的污染和耳廓黄染的问题进行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将提出一种艾烟熏灸联合热敏灸的艾灸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艾烟熏灸联合热敏灸的艾灸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燃烧室、导烟管、艾烟处理室以及连接件,所述导烟管的导入端连接所述燃烧室,所述艾烟处理室设有导烟孔,所述导烟管的导出端穿过所述导烟孔延伸至耳道中;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艾烟处理室。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包括侧壁、底面以及上盖,所述底面和所述上盖分别位于所述侧壁的两端,所述底面上设有颈托,所述底面与所述侧壁连接处设有硅胶垫片;所述上盖设有艾托,所述艾托呈短棒状且穿过所述上盖;所述燃烧室底面设有隔灰网。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包括侧壁、底面以及上盖,所述底面和所述上盖分别位于所述侧壁的两端;所述燃烧室内部空间纵截面呈V形;所述内部空间与燃烧室侧壁的间隙中设置隔热层;所述上盖设有艾托和艾托孔,所述艾托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艾托孔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底面上设有颈托,所述颈托的内侧面上设有硅胶垫片,所述硅胶垫片位于所述燃烧室外;所述燃烧室底面设有隔灰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663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