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虚拟仪表的仪表精准读数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04995.7 | 申请日: | 202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34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俞玲;潘汪杰;陈萍;严方;文群英;韦志帅;谢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培训中心;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V20/60 | 分类号: | G06V20/60;B25J9/08;B25J11/00;G06V10/14;G06V10/74;G06V10/50 |
代理公司: | 武汉江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8 | 代理人: | 余丽霞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虚拟 仪表 精准 读数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虚拟仪表的仪表精准读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拍摄待读数的仪表盘图像,在拍摄时使摄像头正对仪表盘、处于预设高度且距仪表盘预设距离;
S2、从拍摄得到的仪表盘图像中分离出指针图像;
S3、判断该仪表盘是否已预存对应的虚拟指针信息,若是则直接进入步骤S8,否则进入步骤S4;
S4、根据拍摄得到的仪表盘图像与分离出的指针图像,获取无指针的仪表盘图像,称为虚拟仪表图像;
S5、从虚拟仪表图像中,确定指针的旋转中心位置以及刻度区域两端的位置,并结合预设的仪表盘的量程及精度要求,将仪表盘图像中的刻度区域按角度均分生成多个刻度值位置;
S6、对应于多个刻度值位置,在虚拟仪表图像中生成多个虚拟指针,每个虚拟指针的一端均为指针的旋转中心位置,另一端分别指向对应的刻度值位置;
S7、获取每个虚拟指针的RGB直方图,储存作为该仪表盘对应的虚拟指针信息;
S8、获取步骤S2中得到的指针图像中的每个指针的RGB直方图;
S9、对于步骤S8中获取的任意一个指针的RGB直方图,将其分别与储存的虚拟指针信息中的每个虚拟指针的RGB直方图进行相似度对比,找到相似度最大的虚拟指针,则该虚拟指针对应的刻度值即为该指针的读数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仪表的仪表精准读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指针图像为原始仪表盘图像中的分离出的指针区域的图像;
步骤S4中,虚拟仪表图像为从原始仪表盘图像中分离出指针区域后,再通过像素填充算法填充被分离的部分得到的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仪表的仪表精准读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采用机器人来拍摄待读数的仪表盘图像,所述机器人包括移动平台(1)、定位拍摄系统及机械臂(2);
所述机械臂(2)安装在在所述移动平台(1)上;
所述定位拍摄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械臂(2)的末端;
所述定位拍摄系统包括摄像头、陀螺仪及激光测距传感器;
步骤S1中,在拍摄前,操控移动平台(1)及机械臂(2)的运动,并通过陀螺仪获取方位角,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进行测距,最终使拍摄时摄像头正对仪表盘、处于预设高度且距仪表盘预设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虚拟仪表的仪表精准读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拍摄系统还包括外壳(3)、遮光板(4)与补光灯(5);所述遮光板(4)的一面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械臂(2)的末端,所述外壳(3)、陀螺仪、摄像头、激光测距传感器与补光灯(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遮光板(4)的另一面;并且,所述陀螺仪、摄像头与激光测距传感器均位于外壳(3)内,所述外壳(3)外端开设若干个开口;所述补光灯(5)位于所述外壳(3)的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虚拟仪表的仪表精准读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先使移动平台(1)运动至预设的坐标位置,并调整定位拍摄系统的角度至预设值α0,使激光测距传感器发射的激光角度与仪表盘的盘面垂直;
S12、调节定位拍摄系统的位置,使仪表上盘的激光光斑分别到达仪表盘左右两个边缘位置,通过陀螺仪记录光斑到达仪表盘左右两个边缘位置时的方位角α1与α2;
S13、调节定位拍摄系统的水平位置,使其方位角为(α1+α2)/2,再调节定位拍摄系统的高度,使光斑到达仪表盘的旋转中心;
S14、根据当前机械臂(2)、陀螺仪的参数与测距结果,运算机械臂(2)所需的运行轨迹,并按照该轨迹运行,使得运行过程中,光斑位置保持不变,调整定位拍摄系统的角度回到预设值α0,且与仪表盘之间的距离也达到预设值。
6.一种基于虚拟仪表的仪表精准读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移动平台(1)、定位拍摄系统及机械臂(2),并且,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虚拟仪表的仪表精准读数方法来实现仪表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培训中心;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培训中心;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0499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并串转换的装置以及芯片
- 下一篇:一种自动绕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