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元数据重建方法、数据存储装置控制器及数据存储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403239.2 | 申请日: | 2023-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0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戴建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G06F12/02 |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卢晓霞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重建 方法 存储 装置 控制器 | ||
本申请涉及数据存储装置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元数据重建方法、装置、数据存储装置控制器及数据存储装置,该元数据重建方法,应用于数据存储装置,数据存储装置包括存储空间和内存空间,包括:对存储空间中的每一条日志创建历史日志时间戳;将当前扫描到的内存空间中日志的时间戳确定为第一时间戳;获取存储空间中映射表的下刷时间,并将下刷时间确定为第二时间戳;对比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得到第一对比结果;根据第一对比结果与历史日志时间戳,重建元数据。本申请能够通过时间戳比较技术判断是否更新当前映射关系,从而进行异常掉电后元数据的重建,提高重建元数据的效率,在大数据存储时代,将进一步提高大数据中心的元数据恢复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方式涉及数据存储装置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元数据重建方法、装置、数据存储装置控制器及数据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存储装置硬盘(SSD)通过一张映射表查询数据所在的闪存物理空间,这张映射表称为L2P,即logic to physical,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通常L2P的大小是用户容量的1/1000,对于单盘TB级别的盘片,L2P的大小通常在GB级别,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中心及云存储的大力发展,所需存储量级不断攀升,存储盘的容量达到16TB及32TB甚至更高,其L2P所需的存储容量也不断增加。通常,L2P表缓存在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中,闪存(Nand)中的L2P表更新滞后于DDR,异常掉电后就会丢失部分映射,业界通常采用记录日志的方式在DDR中对L2P的改动记录日志,日志会实时落盘,当异常掉电的情况发生之后,通过扫描已落盘的日志就可以恢复内存DDR中最新的L2P,从而恢复数据。
目前,现有技术采用顺序扫描NAND中的日志记录,并更新到内存DDR的L2P上,但是在面对大数据引起的日志量大的问题时,该方式具有扫描时间长,恢复数据的效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元数据重建方法、装置、数据存储装置控制器及数据存储装置,以基于时间戳比较技术进行异常掉电后元数据的重建,提高重建元数据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元数据重建方法,应用于数据存储装置,该数据存储装置包括存储空间和内存空间,该元数据重建方法,包括:
对存储空间中的每一条日志创建历史日志时间戳,其中,每一历史日志时间戳对应数据存储装置的物理块的一个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
将当前扫描到的内存空间中日志的时间戳确定为第一时间戳;
获取存储空间中映射表的下刷时间,并将下刷时间确定为第二时间戳;
对比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根据第一对比结果与历史日志时间戳,重建元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对比结果与历史日志时间戳,重建元数据,包括:
若第一对比结果为第一时间戳晚于第二时间戳,则根据第一对比结果与历史日志时间戳,确定第二对比结果;
根据第二对比结果,重建元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比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得到第一对比结果之后,方法还包括:
若第一对比结果为第一时间戳晚于第二时间戳,则将当前映射关系更新为第一时间戳对应的映射关系,得到第一更新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对比结果,重建元数据,包括:
若第二对比结果为历史日志时间戳晚于第一时间戳,则将当前映射关系更新为历史日志时间戳对应的映射关系,得到第二更新结果;
若第二对比结果为第一时间戳晚于历史日志时间戳,则将第一更新结果确定为第二更新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南方电网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03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