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波形产生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99777.9 | 申请日: | 2023-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0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02 | 分类号: | G06F1/02;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张龙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波形 产生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高精度波形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控制器,用于生成多个按序排列的数据信号,数据信号用于表征数字包络线波形的幅值;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信号;
插值模块,用于根据数据信号生成多个插值信号,插值信号为相邻两个数据信号的均值;
数模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数据信号和插值信号输出模拟波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波形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存储模块包括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微控制器电性连接有第一锁存器、第二锁存器和第三锁存器,其中第一锁存器与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电性连接,第二锁存器与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第一端口电性连接,第三锁存器与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第一端口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波形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插值模块包括分频器,分频器与第一锁存器和第三锁存器电性连接,分频器还电性连接有第一非门和第二非门,第一非门与数模转换模块电性连接,并且第一非门还电性连接有计数器,计数器与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第二端口电性连接,第二非门电性连接有级联设置的第一加法器和第二加法器,第一加法器和第二加法器均与数模转换模块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波形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第二端口与数模转换模块之间依次电性连接有第二缓冲器和第三缓冲器,第一非门与第三缓冲器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波形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非门通过第四锁存器与第二加法器电性连接、通过第五锁存器与第一加法器电性连接,第四锁存器和第五锁存器均与第二缓冲器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波形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加法器和第二加法器共同电性连接有第四缓冲器,第四缓冲器与数模转换模块电性连接,第四缓冲器还与分频器电性连接。
7.一种高精度波形产生方法,基于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波形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部署系统;
S2、微控制器生成数据信号,并且将数据信号发送至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中;
S3、微控制器控制分频器生成分频信号,分频信号为方波,并且将分频信号发送至第一非门和第二非门,第一非门和第二非门分别生成与分频信号反相的方波信号,第一非门输出信号作为计数器的时钟脉信号,计数器的输出信号作为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第二端口的地址信号,分频器输出信号和第二非门输出信号分别作为第五锁存器和第四锁存器的锁存信号;
S4、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通过第二缓冲器将相邻的两个数据信号分别发送至第四锁存器和第五锁存器中锁存;
S5、第四锁存器和第五锁存器均将锁存的数据信号发送至第一加法器和第二加法器,第一加法器和第二加法器分别将两个数据信号的低4位和高4位相加得到和值信号;
S6、将第一加法器和第二加法器输出的和值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插值信号,插值信号等于和值信号的二分之一;
S7、插值信号通过第四缓冲器输出至数模转换模块;
S8、数模转换模块基于数据信号和插值信号输出模拟波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部署系统时,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数据总线位数为m、地址总线位数为k,满足条件2k≥n,n为波形每个周期内数据信号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的具体方法包括:
S21、微控制器通过第三锁存器向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第一端口发出地址信号;
S22、微控制器通过第二锁存器向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第一端口发出已经计算好的数据信号;
S23、微控制器通过第一锁存器向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第一端口发出片选信号和写信号,将数据信号写入到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中;
S24、重复执行S21至S23,直到所有数据信号均写入到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9977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