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生型透水混凝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94653.1 | 申请日: | 2023-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5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范向前;熊延澳;赵新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透水 混凝土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生型透水混凝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测定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稳固水土能力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生型透水混凝土试验装置,包括供水组件和测定组件,测定组件包括用于放置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试件槽,试件槽的正下方和下游段分别设有含过滤网的第一采集箱和第二采集箱。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试验方法,使混合土壤颗粒的水经过植生型透水混凝土,在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下方和下游端分别设有内置过滤网的土壤采集箱,通过测量不同土壤采集箱中的土壤质量并计算比值来测定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稳固水土能力。本发明能够达到测定透水混凝土稳固水土能力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水混凝土植被坡面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生型透水混凝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透水混凝土又称为多孔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将植被与透水混凝土结合能够得到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目前植生型透水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护坡。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目前在护坡方面能有效改善边坡水土流失,降低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因此优选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坡面类型在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研究中一直是业界的前沿课题。研究清楚植生型透水混凝土不同坡面类型的影响,才能设计出结构优秀的植生型透水混凝土护坡,应用在实际工程中,造福人类。
目前已有的透水混凝土植被坡面测量技术中,常常通过测试植生型透水混凝土试件的水样来测定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抗冲刷能力。授权公告号为CN 204988969 U,授权公告日为2016.01.2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防堵塞透水混凝土透水模拟试验装置,所述试验装置包括贮水桶、自吸泵、塑料箱、量简、透水试块,所述贮水桶内安装有PVC管,所述PVC管上安装有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的出水口和喷嘴连接,所述喷嘴底部放置有塑料箱,所述塑料箱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透水试块,所述塑料箱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有量筒。所述喷嘴和自吸泵之间设置有流量计。所述透水试块为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试块。所述塑料箱底部设置有斜坡,所述斜坡最低端和出水口连接。所述量筒外侧设置有刻度尺。采用该装置,可以在贮水桶中混合土壤颗粒并利用喷嘴喷出的带有土壤颗粒的水模拟水流,通过将植生型透水混凝土放置于支撑架上来测试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抗冲刷能力,但采用该装置无法测定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稳固水土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试验方法,以解决如何测定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稳固水土能力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植生型透水混凝土试验装置,以解决如何测定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稳固水土能力的技术问题。
植生型透水混凝土试验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试验方法,使混合土壤颗粒的水经过倾斜的植生型透水混凝土,在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下方和下游端分别设有内置过滤网的土壤采集箱,通过测量不同土壤采集箱中的土壤质量并计算比值来测定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稳固水土能力。
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为改进型发明创造。设置在植生型透水混凝土下方的内置过滤网的土壤采集箱中的土壤等效为被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稳固下的土壤,而设置在植生型透水混凝土下游端的内置过滤网的土壤采集箱中的土壤等效为在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保护下仍然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壤,测量不同土壤采集箱中的土壤质量并计算出稳固下的土壤质量与水土流失的土壤质量的比值,就能够测定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稳固水土能力,之后更换其他植生型透水混凝土并重新试验,就能够得出不同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稳固水土能力的天梯图。
植生型透水混凝土试验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生型透水混凝土试验装置,包括供水组件和测定组件,测定组件包括用于放置植生型透水混凝土的试件槽,试件槽的正下方设有第一采集箱,第一采集箱内部设有过滤网,试件槽的下游端连接设置有第二采集箱,第二采集箱的内部设有与第一采集箱内部过滤网结构相同的过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946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