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ABS/炭黑含氨基聚酯超分散剂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90980.X | 申请日: | 2023-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9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啸凤;李之寒;葛铁军;何晓峰;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G63/688 | 分类号: | C08G63/688;C08G63/78;C08J3/22;C08K3/04;C08K9/04;C08L55/02 |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 地址: | 11014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abs 炭黑 氨基 聚酯 分散剂 制备 方法 | ||
一种用于ABS/炭黑含氨基聚酯超分散剂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无机颜料超分散剂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酯型超分散剂是通过将锚固段、溶剂化链、引发剂、链转移剂分别加入烧瓶中,加热至90℃搅拌反应,反应5h后降温至45℃以下,过滤,洗涤,旋蒸后得到超分散剂,用其对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改性,使得炭黑粒子分散在ABS树脂基体中更好的分散,可以有效降低体系粘度,提高炭黑粒子在ABS树脂中的分散性,使超分散剂在炭黑与ABS树脂之间形成连续的界面。本发明无机纳米粒子炭黑提高炭黑在ABS中的分散性与流变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分散剂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ABS/炭黑含氨基聚酯超分散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BS塑料是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它综合了三种组分的性能,其中丙烯腈具有高的硬度和强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丁二烯具有抗冲击性和韧性;苯乙烯具有表面高光泽性、易着色性和易加工性。上述三组分的特性使ABS塑料成为一种“质坚、性韧、刚性大”的综合性能良好的热塑性塑料。炭黑由碳组成,但通常被定为无机颜料类。炭黑是烃类经气相不完全燃烧或热裂解而成的黑色粉末状物质。
色母粒,也称为颜料浓缩物,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专用着色剂。它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地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通常由颜料、载体树脂、添加剂三个基本要素所组成。许多色母粒企业在高性能的黑母粒产品开发上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目前,在某些性能方面尚不能达到高端客户的要求,尤其是碳黑在基材中的分散程度需要进一步攻关。
超分散剂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它的主要特点是,超分散剂是一种两亲性的聚合物,其亲水性的锚固段能与粉体颗粒表面吸附或反应,其亲油性的溶剂化链段与有机介质相容性好,经超分散剂改性后的粉体分散均匀,稳定性好。超分散剂起初广泛应用于颜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以及非水性涂料与油墨的分散,现在逐渐延伸到填充聚合物领域。
目前,超分散剂己在油墨、颜料、汽车涂料等领域获得了初步应用,而应用于填充聚合物领域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由于超分散剂的特殊结构和性质,超分散剂在改性无机纳米粉体方面相比其他改性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无机纳米粉体经超分散剂改性后应用于填充聚合物材料能明显提高聚合物材料的综合性能,超分散剂在填充聚合物领域己表现出很好的发展前景。
无机炭黑纳米颗粒在ABS中分散性差,纳米粉体极易团聚,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纳米复合材料,故必须对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改善其分散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ABS/炭黑含氨基聚酯超分散剂制备方法,本发明对炭黑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炭黑纳米粒子在ABS中的分散性与流变性。使得炭黑粒子分散在ABS树脂基体中更好的分散,可以有效降低体系粘度,提高炭黑粒子在ABS树脂中的分散性,使超分散剂在炭黑与ABS树脂之间形成连续的界面。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ABS/炭黑含氨基聚酯超分散剂制备方法,所述超分散剂的制备过程为:将锚固段、溶剂化链、引发剂、链转移剂分别加入烧瓶中,加热至90℃搅拌反应,反应5h后降温至40℃,经过滤,洗涤,125℃旋蒸去除溶剂得到超分散剂;
将上述超分散剂制备ABS色母粒,其步骤如下:
(1)将炭黑置于干燥箱中,在80℃下干燥5小时,然后按炭黑与溶剂l:14的质量比分散在溶剂中,加入超分散剂并调节pH值和温度,随后加入到球磨罐中,置于球磨机中,120r/min球磨3h,然后旋蒸去除溶剂,并干燥处理,得到超分散剂改性炭黑;
(2)将所得干燥后的超分散剂改性炭黑与干燥后的ABS树脂按比例加入到转矩流变仪中,220℃混合物料,挤出造粒,得到ABS色母粒,用于ABS/炭黑体系中。
所述的一种用于ABS/炭黑含氨基聚酯超分散剂制备方法,所述所述锚固段为S-磺基-L-半胱氨酸;溶剂化链为12-羟基硬脂酸;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DCP);链转移剂为四氯化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大学,未经沈阳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909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