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惯容的行星锥柱式惯容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89108.3 | 申请日: | 2023-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2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峰;曾少聪;刘昌宁;杨德地;沈钰杰;刘雁玲;张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23;F16F15/067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潘甦昊 |
| 地址: | 2120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行星 锥柱式惯 容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惯容的行星锥柱式惯容器,涉及吸振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上壳体、设置于上壳体一侧的行星缸、设置于行星缸远离上壳体一侧的下壳体、设置于上壳体上的推杆、与推杆连接的吸振装置、与吸振装置连接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两侧的端盖、与端盖连接的液压减震器、设置于液压减震器上的弹性元件;液压减震器、弹性元件、端盖、支架、吸振装置设置于行星缸内,推杆贯穿上壳体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支架贯穿吸振装置的左右表面且其通过滚珠轴承与吸振装置转动连接,支架的两端通过端盖与液压减震器连接固定,液压减震器固定安装于行星缸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隔振效果好、成本低、响应快、可靠性高、安装与布置容易、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振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变惯容的行星锥柱式惯容器。
背景技术
惯容器是两端元件,当作为动力吸振器等应用场合中的惯性元件使用时,其作用形式与单质量体有很大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减振频段缩窄等问题;此外,固定结构的惯容器,其固有缺陷是当飞轮的径向尺寸受到限制时无法调整结构参数,滚珠丝杠式惯容器的惯-质比无法改变,其用于悬架系统时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惯容值恒定,使用效果一般,所以对于设计惯容值可调的惯容器的需求日益增强;目前应用动力吸振的力控制设备有齿轮齿条式,滚珠丝杠,液力发生式,杠杆质量式、扭转式、少齿差行星齿轮式,摆线钢球式等多种形式的设备结构,这些应用动力吸振的机构加工工艺复杂,零件抗冲击载荷要求高,制造成本较高,且不易于实际布置,并且部件之间刚性连接较多,造成最后机构的隔振效果与预期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然而现在工作主要是依赖惯容器与力控制设备配合的方式实现动力吸振,但是其存在成本高昂,所需布置空间大,售后维修困难,机构寿命短,加工与安装困难等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可变惯容零件与惯容提供零件工作方式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对惯容值可根据工况随时调节的惯容器装置及满足吸振能力的惯容器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现有含惯性质量元件的隔振系统成本高昂,所需布置空间大,售后维修困难,机构寿命短,加工与安装困难等的问题,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可变惯容的行星锥柱式惯容器,实现可变惯容零件与惯容提供零件融合,惯容值可根据工况随时调节的惯容器装置,能够缓解在大载荷瞬间作用时由于惯容值不可变而导致的瞬时冲击,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布置空间。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惯容的行星锥柱式惯容器,包括上壳体、设置于上壳体一侧的行星缸、设置于行星缸远离上壳体一侧的下壳体、设置于上壳体上的推杆、与推杆连接的吸振装置、与吸振装置连接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两侧的端盖、与端盖连接的液压减震器、设置于液压减震器上的弹性元件;
其中,所述液压减震器、弹性元件、端盖、支架、吸振装置设置于行星缸内,所述推杆贯穿上壳体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支架贯穿吸振装置的左右表面且其通过滚珠轴承与吸振装置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的两端通过端盖与液压减震器连接固定,所述液压减震器固定安装于行星缸内。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吸振装置包括与推杆连为一体的锥形柱式丝杆、与锥形柱式丝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的锥形柱式行星轮,所述锥形柱式丝杆设置于行星缸内中心处,所述支架贯穿锥形柱式行星轮的左右表面且与其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锥形柱式行星轮设有多组且其以锥形柱式丝杆为圆心环形阵列设置在锥形柱式丝杆周侧。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锥形柱式丝杆与锥形柱式行星轮的材料为锆或30Cr;所述锥形柱式丝杆与锥形柱式行星轮的螺纹部分均经过淬火处理或喷涂铁氟龙。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在工作布置中,所述行星锥柱式惯容器与一根或多根弹簧元件并联使用。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锥形柱式丝杆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锥形柱式丝杆连为一体且一端的锥形柱式丝杆与推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91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热体组件顶部进气结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声源定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