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现浇混凝土弧形梁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87456.7 | 申请日: | 202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0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杜孟飞;李锦;张文涛;杨富康;雷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E04G17/00;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西安万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64 | 代理人: | 袁燕平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弧形 加固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现浇混凝土弧形梁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该加固装置包括底夹具、内夹具和外夹具,所述底夹具顶面与弧形梁模板底部抵靠,所述底夹具一端设有腰形通孔和水平延伸的第一导轨,另一端设有开口竖向延伸的第一套筒;所述内夹具旁侧与弧形梁模板内侧抵靠,底部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套筒内的第二导轨;所述外夹具旁侧与弧形梁模板外侧抵靠,底部设有开口水平延伸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套筒内。通过本方案可以简化弧形梁的加固过程,节约人力、物力,缩短施工周期,并保证加固的效果和弧形梁的成型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弧形梁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个性和美感的追求逐渐提高,在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了弧形、椭圆形等异形构件,弧形构件给人们带来个性与美感的同时,也给建筑工程带来了很大的施工难度,如弧形梁模板的加工、安装、固定等。
目前常使用钢管、对拉螺杆等加固弧形梁,钢管在使用时要按照弧形梁的弧度进行微弯,会造成钢管周转材料只能使用一次,无法周转使用,造成劳动力和资源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常常使用折线段近似代替弧形梁的圆弧段,造成建筑外观效果存在偏差;使用对拉螺杆时需在梁腹部设置多对螺杆孔,螺杆孔在后期施工时需二次封堵,导致弧形梁的整体外观质量变差,且会浪费人力、物力,延长施工周期。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现浇混凝土弧形梁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以简化弧形梁的加固过程,节约人力、物力,缩短施工周期,并保证加固的效果和弧形梁的成型质量。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现浇混凝土弧形梁加固装置,包括:
底夹具,所述底夹具顶面与弧形梁模板底部抵靠,所述底夹具一端设有腰形通孔和水平延伸的第一导轨,另一端设有开口竖向延伸的第一套筒;
内夹具,所述内夹具旁侧与弧形梁模板内侧抵靠,底部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套筒内的第二导轨,所述内夹具和所述第一套筒侧壁设有匹配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插接有销钉;
外夹具,所述外夹具旁侧与弧形梁模板外侧抵靠,底部设有开口水平延伸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套筒侧壁设有与所述腰形通孔匹配的通孔,所述腰形通孔和所述通孔内插接有第一三角楔。
本申请提供的现浇混凝土弧形梁加固装置,通过在底夹具上设置第一套筒和第一导轨,将内夹具底部的第二导轨插接在第一套筒内,将第一导轨插接在外夹具底部的第二套筒内,并使用销钉和第一三角楔分别固定,以方便调整内夹具和外夹具之间的间距,可以满足不同梁截面高度、宽度的加固,适用范围扩大,同时促使底夹具、内夹具、外夹具能紧密抵靠加固弧形梁模板实现稳定支撑,加固效果良好,施工前后方便进行拆卸及二次利用,节约了弧形梁模板加固所使用的材料,缩短了施工周期,能保证弧形梁的成型质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夹具和外夹具上均设有预留孔,固定螺栓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预留孔内;
所述加固装置还包括:
梁底木方,所述梁底木方顶部与所述弧形梁模板底部固定,底部与所述底夹具抵靠;
加固次楞木方,所述加固次楞木方一侧与所述弧形梁模板内侧/外侧固定,另一侧与所述固定螺栓一端相连;
加固主楞弧形钢筋,所述加固主楞弧形钢筋垂直于所述加固次楞木方搭接在所述加固次楞木方与所述内夹具/外夹具之间的所述固定螺栓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销钉包括销杆,所述销杆一端的外圆周设有可沿销杆径向伸缩的活动扣,销杆另一端设有墩头,所述墩头内穿设有拉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夹具一端还设有与所述腰形通孔交错且垂直的纵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内插接有第二三角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74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