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形拟杆菌外膜囊泡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386372.1 申请日: 2023-04-11
公开(公告)号: CN116355806A 公开(公告)日: 2023-06-30
发明(设计)人: 谢智勇;马冲;齐慧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61K47/69;A61K35/741;A61P1/00;A61P29/00;A61P1/04;C12R1/01
代理公司: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薛建强
地址: 510275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单形拟 杆菌 外膜囊泡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单形拟杆菌外膜囊泡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单形拟杆菌培育48h或以上,离心取上清,过滤除杂,140000g或以上超速离心40~80min,取沉淀,稀释重悬后再次超速离心去除培养基,即得。本发明中的单形拟杆菌OMV不仅可以体外抑制炎症,体内改善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炎症,调节免疫细胞比例,同时具有较好的肠道滞留效果,对于溃疡性结肠炎预防或治疗药物以及递药载体的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单形拟杆菌外膜囊泡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IBD主要表现为肠道黏膜炎症浸润和肠道屏障损伤。虽然IBD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环境因素以及肠道微生态失调被认为与IBD的发生发展相关。近二十年来,IBD治疗的免疫靶向疗法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使用各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新兴的生物制剂,但其疗效不稳定、副作用严重、耐药等特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新型IBD治疗药物的开发对IBD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技术中,大量研究集中在将纳米技术与临床药物相结合制备纳米治疗药物,提高现有药物的疗效,减轻毒副作用。现有的纳米药物载体包括脂质体、聚合物、蛋白质、胶束、树枝状物、量子点、纳米壳、纳米晶体、金纳米粒子、顺磁纳米粒子和碳纳米管等人工合成的外源性载体。然而,外源性人工合成的纳米载体存在安全性和低靶向性的缺点。而天然纳米载体——外泌体/胞外囊泡,其是由细胞或细菌释放的尺度在50-300nm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靶向性,具有重大市场开发价值。

细菌外膜囊泡(OMVs),也称为细胞外囊泡,主要由革兰氏阴性细菌自然产生,具有由各种免疫调节成分组成的纳米级脂质双层囊泡结构。细菌OMV是一种前沿的免疫调节剂,不同的细菌OMV具有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如可以刺激抗炎或者抑制炎症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化,从而达到治疗或者诱发疾病的作用。

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 suniformis)是拟杆菌属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棒状细菌,主要来源于人类和猪粪便菌群,也可以从人类临床样本中分离。目前,并无相关技术报道过单形拟杆菌细菌外囊泡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单形拟杆菌外膜囊泡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本发明中,发明人发现单形拟杆菌外膜囊泡能够有效抑制炎症的产生,并在动物实验中验证了其对于炎症性肠炎具有极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而且,发明人还发现单形拟杆菌外膜囊泡具有极好的负载和肠道滞留效果,从而可以有效作为肠道部位释放药物的递药载体,实现药物在肠道中的锚定释放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单形拟杆菌外膜囊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单形拟杆菌培育48h或以上,离心取上清,过滤除杂,140000g或以上超速离心40~80min,取沉淀,稀释重悬后再次超速离心去除培养基,沉淀即为单形拟杆菌外膜囊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培养所述单形拟杆菌的培养基包括BHI培养基。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其他本领域中用于单形拟杆菌培养的培养基,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BHI培养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形拟杆菌的培养环境为培养温度为37±2℃,培养时间为48±6h。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形拟杆菌包括单形拟杆菌ATCC8492。

在本发明中,发明人示例性的以市售商品化标准菌株单形拟杆菌ATCC8492为例进行代表说明演示,但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单形拟杆菌ATCC849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63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