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海水氮化的综合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86250.2 | 申请日: | 202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7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团团;王赛;欧徽龙;夏文彤;林嘉毅;石玉;杨羽茜;子荣梅;杨佳林;张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海南擎霄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海南千潮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C02F101/16;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胜佰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26 | 代理人: | 杨洋 |
地址: | 570228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海水 氮化 综合治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海水氮化的综合治理方法。具体治理步骤包括引入弧菌、弧菌扩繁、杀灭降解、移栽水草。本方法治理效果持续时间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海水氮化的综合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海水氮污染是由近海渔业以及化工排放引起的一类常见海水污染,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为14.4万平方公里,呈富营养化状态海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海水水质为劣四类的近岸海域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盐城、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近岸海域。
目前海水氮化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催化分解法和吸附法两种,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治理成本高,治理效果持久性差以及治理过程中易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寻求一种长效经济的海域氮污染治理方法是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海水氮化的综合治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海水氮化的综合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引入弧菌;弧菌扩繁;杀灭沉降;海草移栽。
进一步的,所述引入弧菌步骤具体为:选取具有海水脱氮作用的弧菌菌种,接入待治理的氮污染海域。
进一步的,所述弧菌扩繁步骤具体为:接入菌种后每24h测定一次海域海水中硝酸根离子与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当总浓度低于10毫克/升时扩繁步骤结束,进入下一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杀灭沉降步骤具体为:使用聚六亚甲基双胍粉末均匀洒入选定海域,5h后测定海域海水中弧菌浓度,使弧菌浓度降低至OD600值低于0.2,进行下一步骤。
进一步的,5.所述海草移栽步骤包括以下分步骤:
S1:种苗选取
根据目标区域和/或附近区域的海草历史分布种类进行选种,选择海草盖度在60%以上的斑块区域进行海草疏林处理,获取海草种源,疏林过程中选择健康、处于生长周期中的海草;大植株海草1-2株为种苗单元,并保证根茎叶完整;小植株海草以10cm×10cm草块为种苗单元,基底厚度决定于保证根茎的完整性;
S2:移栽准备
移栽时间:在海草生长低谷后的扩繁高潮期,选择无高温、暴雨和台风季节合理气候进行移栽;
移栽区域:选择历史有海草分布,海草群落相似,且海草床分布的水深、水温、盐度、溶氧、pH值、透明度、底质、光照等环境条件与疏林地相近的区域作为移栽区域;
S3:移栽管理
制作海底铁围格样框,大小为1m×1m;利用铁片格栅将样框分隔成16个25cm×25cm的种植方格;
大植株海草:将铁围格样框布设固定在移栽地,移植海草种源至种植方格中心,并利用土壤埋置根茎;覆盖渔网,并用轧带或绳子系紧于样框上,然后通过珊瑚碎屑、泥沙压实渔网;
小植株海草:将铁围格样框布设固定在移栽地,把移植方格上的土壤挖开,移植草块至种植方格中心,覆盖渔网,并用轧带或绳子系紧于样框上,然后通过珊瑚碎屑、泥沙压并利用土壤埋置空隙;
相邻海草样框之间间隔分布,间距为50cm。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综合治理思路,结合弧菌与水草体系共同作用,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作用持续时间长,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填补了业内海域氮污染综合治理的空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海南擎霄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海南千潮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大学;海南擎霄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海南千潮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62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