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密性检测的快速充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84011.3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8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应海;张应山;黄北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瑞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2 | 分类号: | F04B49/02;G01M3/02;F04B49/06;F04B49/22;F04B5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杨石;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密性 检测 快速 充气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气密性检测的快速充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开始充气;第二步:判断充气的实际时间是否等于预设的测试时间,如果时间相同则结束,不同则进入下一步;第三步:用进气压力P开始充气;第四步:通过压力表判断压力大小;第五步:实际压力大于测试压力P1时延迟T1秒后停止进气;第六步:等待压力回落至实际压力小于测试压力P1。本发明通过采用较高的充气压力进行充气,并且在设置实际压力与测试压力之间的大小判断来进行停止充气和等待压力回落后再次充气,可以实现快速的实现充气,将原本所需的十几分钟的充气时间压缩至两分钟之内,并且解决采用高压充气压力不好控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密性检测的快速充气方法。
背景技术
对一些有密封要求的产品,需要使用到气密性检测仪对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产品内进行充气。
申请号为:201710928361.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密性检测仪检测密闭产品的充气控制方法,其中记载了罐式充气方式是通过减压阀后往罐子里面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然后再把罐子里面的气体充入测试腔。这种充气方式是改变调压阀压力和气罐体积大小来调节充气压力的。这种方法适合一般体积的密闭产品测试,不适合微小体积的密闭产品测试,因为罐和测试腔连接,加大了测试腔体积,测试腔体积增大,降低了测试压力分辨率。气缸式充气方法采用气缸运动(注射器原理)往测试腔充气达到设定的测试压力,这种充气方式是改变气缸大小或调节气缸行程来调节充气压力的。这种方法适合体积小的密闭产品测试。缺点是调整测试压力需要调整气缸大小或者气缸行程,调压过程麻烦。因此为气密性检测仪检测密闭产品提供一种充气控制方法。能够调整密封罩充入需要的测试压力,并且能够分辨出来有泄漏完全密闭产品和无泄漏密闭产品的测试压力不同,开口产品密闭产品都能测试。
但常规的气密性检测仪的测试管,一般为4mm或6mm或8mm,当测试的产品体积超过10L以后,而测试压力较小时,比如3kpa,这时用3kpa的压力直接充气,一般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充满,极大的影响了生产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的快速充气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密性检测的快速充气方法,包括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机壳、联网模块、启动模块、停止模块、待机模块、连接线路模块、储存模块和分析模块。
机壳用于对控制器以及联网模块、启动模块、停止模块、待机模块、连接线路模块、储存模块和分析模块进行固定,并且与气泵进行固定,控制器通过连接联网模块、启动模块、停止模块、待机模块、储存模块和分析模块,其中联网模块用于将控制系统内的各个模块进行网络连接,并且连接气泵和压力表,启动模块和停止模块用于控制气泵的开关,待机模块用于在不进行检测时使气泵处于待机状态,并且保持随时可启动的状态,连接线路模块主要包括电路板,用于控制器与连接联网模块、启动模块、停止模块、待机模块、储存模块和分析模块之间的线路连接,分析模块用于对每次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数据,并且根据数据来自动绘制折线图,以便操作人员更直观的查看分析检测结果,储存模块主要包括硬板,用于储存每次检测的数据;
气密性检测的快速充气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开始充气;
第二步:判断充气的实际时间是否等于预设的测试时间,如果时间相同则结束,不同则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用进气压力P开始充气;
第四步:通过压力表判断压力大小;
第五步:实际压力大于测试压力P1时延迟T1秒后停止进气;
第六步:等待压力回落至实际压力小于测试压力P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瑞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瑞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40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