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架编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编织的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80420.6 | 申请日: | 202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0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檀涛;柳全乐;陶凯;周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A61F2/89;D04C1/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何欢欢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编织 方法 使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架编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编织的支架,包括该方法采用两根线材分别在圆柱模具上缠绕形成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均包括若干菱形编织层和在轴向上位于菱形编织层之间的三角形编织层,所述菱形编织层和三角形编织层均沿对角线方向交替缠绕,且三角形编织层上的线材互不交叉,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轴向端部相互对接;所述三角形编织层与胆道的弯折区域对应。本发明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编织的支架,将Cross编织方式形成的菱形编织层与Hook编织方式形成的三角形编织层结合,针对胆道系统的折弯区域设置三角形编织层,在满足良好的顺应性和弯曲性能的基础上,弯曲径向力更小,更适应胆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编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编织的支架。
背景技术
采用柔韧性和扩张性能较好的材质编织而成的支架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通过扩张身体内各种器官的直径而防止狭窄的部位继续变窄并使体内物质的流动变得顺畅,例如用于消化道的扩张、肝外胆管的扩张等等。
支架的编织方式主要有Cross和hook两种,图5所述为Cross编织方式的基本单元,图1所述为hook编织方式的基本单位,现有技术中此类支架大多采用Cross编织方式,Cross编织方式形成的支架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和扩张性能,支架安装到支架推送器上,经由内窥镜穿过人体十二指肠进入到胆管系统,适用于狭窄或梗阻部位,但是,胆总管与胆囊之间的弯曲角度过大(图14所示的胆胰管系统图可以看出从胆总管进入到胆囊管时的拐弯处弯曲角度较大),此种编织方式的支架,在弯曲时产生的弯曲径向力过大,胆道内壁过于薄弱,难以承受较大的弯曲径向力,会造成不适应性,例如擦破甚至穿刺胆道内壁,造成不必要的出血。想要安全稳妥地完成手术,对于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极高。
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在折弯时减小径向力,更适用于胆道系统,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减轻病患风险的编织支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编织支架均着重提高弯曲性能和扩张性能,不适用于胆道系统内的薄弱位置,容易造成手术不适应性、对于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极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架编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编织的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架编织方法,该方法采用两根线材分别在圆柱模具上缠绕形成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均包括若干菱形编织层和在轴向上位于菱形编织层之间的三角形编织层,所述菱形编织层和三角形编织层均沿对角线方向交替缠绕,且三角形编织层上的线材互不交叉,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轴向一端相互对接;所述三角形编织层与胆道的弯折区域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组成管状主体和位于管状主体轴向两端的端口,所述三角形编织层位于管状主体上,两个所述端口为扩口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形编织层两两相接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端口和三角形编织层上均具有若干显影环。
进一步的,所述菱形编织层的编织方法为:线材沿圆周方向以Z字形折弯,并在折弯处形成第一折弯点;同一圆周上,第一折弯点的数量为奇数且沿缠绕方向依次形成的两个第一折弯点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折弯点。
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形编织层的编织方法为:线材沿圆周方向以Z字形折弯,并在折弯处形成第二折弯点;同一圆周上,沿缠绕方向依次形成的两个第二折弯点相邻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由第一线材编织形成,下支架由第二线材编织形成;所述支架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线材从圆柱模具的轴向一端编织形成上支架。
S2:第二线材从圆柱模具的轴向另一端编织形成下支架,并与上支架的末端对接。
S3: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继续向对向方向穿线至端部收尾打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04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