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防止装袋冲击导致破损、爆边的高性能编织袋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78768.1 | 申请日: | 202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1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汤毅;戴月红;戴之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远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3/02 | 分类号: | B65D33/02;B65D30/10;B65D30/04;B65D33/25;B65D33/00;B65D21/028 |
代理公司: | 六安锦绣双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301 | 代理人: | 杜家波 |
地址: | 233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防止 装袋 冲击 导致 破损 性能 编织袋 | ||
本发明涉及编织袋技术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可防止装袋冲击导致破损、爆边的高性能编织袋,包括编织袋本体,编织袋本体通过伸缩部连接有延长部,两个延长部相远离的一端均设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多个移动板,多个移动板一侧外壁均安装固定带,两条相靠近固定带之间均设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上均设有调节机构。编织袋本体在收集物料的过程中,通过将防护机构的两个移动板拆卸下来,并与编织袋本体底部的第三滑块相连接适配后,此时多个移动板分别位于编织袋本体的两侧和底部,即可对编织袋本体的两侧和底部进行加固,使得编织袋本体的两侧和底部的强度提高,避免编织袋本体出现破损、爆边等情况,间接提高了物料的装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袋,具体涉及一种可防止装袋冲击导致破损、爆边的高性能编织袋,属于编织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密度是指100mm×100mm编织物内,经纬纱的根数。
现有技术中采用聚丙烯作为原料制成的编织袋,由于聚丙烯材料耐低温冲击性差,较易老化等缺点,导致编织袋在收集物料的过程中,物料会从装袋机内向下高速的落入编织袋内,在这一过程中,如编织袋的质量较差,会导致编织袋的边缘部位出现破损或爆边的现象,进入编织袋内部的物料便会出现泄漏,进而降低物料的装袋效率,使得编织袋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一种可防止装袋冲击导致破损、爆边的高性能编织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防止装袋冲击导致破损、爆边的高性能编织袋,包括编织袋本体,所述编织袋本体相对立的两侧外壁均通过伸缩部连接有延长部,两个延长部相远离的一端均设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安装在两个延长部相远离一侧外壁的多个移动板,多个移动板远离延长部的一侧外壁均安装有固定带,两条相靠近的固定带之间均设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上均设有用于对多条固定带的长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
可选的,两个所述延长部相远离的一侧外壁均安装有第一滑块,多个移动板靠近延长部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与两个第一滑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
可选的,所述编织袋本体的顶部安装有开口部,开口部远离编织袋本体的一端安装有与多个移动板的第一滑槽相适配的第二滑块,开口部相对立的两侧外壁均连接有便于提拉编织袋本体的提手。
可选的,多个所述移动板远离延长部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多个第二滑槽内均安装有第四滑块,多个第四滑块远离第二滑槽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安装槽,多条固定带靠近移动板的一端均通过安装块与安装槽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两个连接板内部的多个第一收卷辊,多条固定带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与其相靠近的连接板内部并缠绕在对应的第一收卷辊的外壁,多个第一收卷辊的转动轴一端均穿过连接板连接有转动部,多个转动部的外壁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孔。
可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板靠近多个转动部的一侧外壁均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均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动板,两个滑动板之间安装有连接弹簧,两个滑动板相远离的一侧外壁均安装有与两个转动部外壁的限位孔相适配的限位杆。
可选的,其中两个所述移动板相同的一侧外壁均转动安装有第二收卷辊,两个第二收卷辊的外壁均缠绕有防护膜,两块防护膜远离第二收卷辊的一端均安装有连接条块,其中两个移动板远离第二收卷辊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与连接条块相适配的连接槽。
可选的,所述编织袋本体的底部安装有与多个移动板的第一滑槽相适配的第三滑块,第三滑块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两个延长部底端靠近第三滑块的一侧外壁均安装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分别与两个凹槽相插装适配。
可选的,所述开口部另外两侧相对立的外壁均安装有连接端,两个延长部顶端均通过连接件与连接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远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远塑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87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