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多材料一体化增材制造成形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73834.6 | 申请日: | 2023-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2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林;陈云飞;陈焕;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8B1/00 | 分类号: | B28B1/00;B28B11/24;B33Y10/00;B33Y3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曹婷 |
| 地址: | 21009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材料 一体化 制造 成形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陶瓷多材料一体化增材制造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驱动电机(1)、铺粉机构(3)、导粉管(4)、储粉缸(5)、激光系统(6)、出气口(7)、压粉机构(8)、工作缸(9)、基板(10)、推杆(11)、滑轨(14)、滚珠丝杆(15)、支撑台(16)、副滑轨(17)和吸粉系统(18);
储粉缸(5)、激光系统(6)和出气口(7)均设在系统顶部外侧,保护气进气口(2)设在系统最左侧外部,铺粉机构(3)、导粉管(4)、压粉机构(8)、工作缸(9)、基板(10)、推杆(11)、滑轨(14)、滚珠丝杆(15)、支撑台(16)、副滑轨(17)和吸粉系统(18)均设在系统内;控制系统控制铺粉机构(3)、压粉机构(8)、工作缸(9)和吸粉系统(18)的移动;控制系统控制工作缸(9)移动到激光系统(6)的工作区域;
储粉缸(5)通过导粉管(4)与铺粉机构(3)连接,铺粉机构(3)和压粉机构(8)均设在工作缸(9)上方;工作缸(9)内设有基板(10),工作缸(9)底部连接有推杆(11);
支撑台(16)安装在滑轨(14)上,工作缸(9)安装在支撑台(16)上,驱动电机(1)与滑轨(14)连接,工作缸(9)连接有滚珠丝杆(15);吸粉系统(18)与副滑轨(17)连接;控制系统控制滚珠丝杆(15)和推杆(11)的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粉机构(3)包括振筛(32)、偏振机构(35)和粉仓(36),铺粉机构(3)底部两侧均设有摄像头(31),振筛(32)设在铺粉机构(3)的底部,振筛(32)上方为粉仓(36),粉仓(36)底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夹板(34)和可开合支板(33),粉仓(36)顶部设有导粉管接头(37),导粉管接头(37)与导粉管(4)连接,粉仓(36)通过导粉管(4)与储粉缸(5)连接;偏振机构(35)设在粉仓(36)两侧,偏振机构(35)顶部与铺粉机构(3)顶部连接、底部与振筛(32)的两端分别连接;控制系统与摄像头(31)、偏振机构(35)、可开合支板(33)和夹板(34)均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铺粉机构(3)通过各自的导轨(13)进行移动,所述导轨(13)连接有主导轨(19),进行铺粉的铺粉机构(3)从导轨(13)移动至主导轨(19)以向工作缸(9)进行铺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轨(19)上设有激光系统工作窗口(12),激光系统(6)通过激光系统工作窗口(12)进入工作缸(9)进行激光增材制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筛(32)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粉机构(3)至少有2个,导粉管(4)和储粉缸(5)的数量与铺粉机构(3)相同,每个铺粉机构(3)通过导粉管(4)与对应的储粉缸(5)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进气口(2)的开设高度与工作缸(9)的水平工作高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38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