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取栓器和取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362433.0 | 申请日: | 202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7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郑殿会;张玉龙;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心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21 | 分类号: | A61B17/221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姜波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栓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栓器和取栓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导丝、柔性头和依次套设于导丝外部的多个盘体结构;在最远端侧的盘体结构远端设柔性头;各个盘体结构一端固定连接于导丝外周壁、另一端能够相对导丝滑动,以分别径向收缩或径向扩张;并且,各个盘体结构在导丝的延伸方向上的间距满足:相邻两个盘体结构中位于近端侧的盘体结构的远端与位于远端侧的盘体结构的近端之间始终相互间隔。本发明缓解了传统取栓器存在的整体直径尺寸大,只能适应较粗的血管,难以适应较为细小的血管,以及柔顺性较差,容易损伤血管,且只能适应较直的血管,难以适应弯曲迂回的血管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取栓器和取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血管血栓是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血栓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再通率较低,血管内介入取栓治疗则有助于快速高效的去除血栓,从而提高血管的再通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取栓方式有:取栓器取栓和导管抽吸取栓。
其中,导管抽吸取栓主要针对的是游离态血栓,适用范围小,取栓器取栓则不局限于血栓在患者血管内的状态,由于取栓器的使用,对大多数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疗效。
传统取栓器的结构一般如图1所示,包括芯管110、编织盘120和导丝100,编织盘120设在芯管110远端(前端)外周壁上,编织盘120都需要通过折叠(压缩)进入输送器的输送鞘管内,通过向芯管110内部穿入导丝100进行引导,直至编织盘120进入目标患处后,再对编织盘120进行扩张。由于取栓器的使用,对大多数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疗效,但同时,医护工作者也发现传统取栓器至少存在有下述的一些问题:
(1)整体直径尺寸大,只能适应较粗的血管,难以适应较为细小的血管;
(2)传统取栓器的编织盘120需要能够达到较好的取栓效果,而编织盘120是由同一材料一体编织而成,导致编织盘120覆盖区域内硬度较高,进而,取栓器整体的柔顺性较差,容易损伤血管,且只能适应较直的血管,难以适应弯曲迂回的血管;
(3)取栓过程中,相邻编织盘120中部区域是否有血栓以及若有血栓,血栓的量的多少都无法得到确认,不易彻底清除所有血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栓器和取栓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栓器,包括导丝、柔性头和多个盘体结构。
具体地,多个所述盘体结构依次套设于所述导丝外部,并且,在位于最远端侧的所述盘体结构的远端设有柔性头;各个所述盘体结构的近端和远端中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导丝外周壁、另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导丝滑动,以使各个所述盘体结构分别在收缩状态下,径向收缩贴附于所述导丝外周壁,以及,在释放状态下,径向扩张成周面具有多个镂空区域的盘状;并且,各个所述盘体结构在所述导丝的延伸方向上的间距满足:在各个所述盘体结构在释放状态、收缩状态以及在释放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的过程中,相邻两个所述盘体结构中位于近端侧的所述盘体结构的远端与位于远端侧的所述盘体结构的近端之间始终相互间隔。
本实施例至少存在有如下有益效果:
(1)针对传统取栓器整体直径尺寸大,只能适应较粗的血管,难以适应较为细小的血管这一问题:
申请人分析得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传统取栓器的各个编织盘设在芯管外周壁上,送入血管时还需要另外穿入导丝作为方向的引导,这样取栓器整体的径向尺寸就比较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心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心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624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