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感知通信的移动群智网络契约激励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310362403.X | 申请日: | 202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95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楠;陈楷桥;孙奕灵;任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72/53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辰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感知 通信 移动 网络 契约 激励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感知通信的移动群智网络契约激励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移动用户参与群智感知与计算任务的能耗建立移动用户类型;在移动用户类型离散和连续两种场景中,分别构建移动群智网络中移动用户效用函数和服务器效用函数;针对服务器已知和未知用户类型,即在信息对称和信息非对称情况下,分别构建融合感知通信的移动群智网络契约激励优化问题;求解上述两种情况下契约激励优化问题,以获得融合感知通信的最优契约设计策略。本发明针对移动用户类型离散和连续场景下将服务器的效用作为优化目标,同时考虑在信息对称和信息非对称的不同情况,引进契约理论以实现服务器与移动用户的协调工作,保证服务器效用的最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协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感知通信的移动群智网络契约激励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的设备的快速普及和嵌入式感知技术的进步,移动群智感知(MCS)成为一种新兴的感知范式,利用人类携带的设备来感知和收集数据。与依赖于静态传感器的传统传感基础设施相比,MCS由于移动用户的移动性而提供了更广泛的覆盖范围,降低了部署和维护成本,并将人类智能集成到数据传感和处理中。MCS应用范围广泛,例如环境监测、交通规划、智能交通、商业建议和信息共享等。
尽管MCS为传统的传感架构提供了宝贵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一方面,在移动群智感知网络中缺乏一种有效的机制来促使移动用户感知环境并进行本地计算,由于处理感知任务会消耗自身能量,移动用户在没有足够奖励的情况下不愿意参与计算。另一方面,MCS存在信息对称和信息非对称的不同情况下的协调问题。因此,本文考虑在信息对称和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针对移动用户类型在离散和连续的不同场景下移动群智感知网络中存在的激励机制问题以及服务器与移动用户的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融合感知通信的移动群智网络契约激励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融合感知通信的移动群智网络契约激励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移动用户参与群智感知与计算任务的能耗建立移动用户类型;
步骤2.在移动用户类型离散和连续两种场景中,分别构建移动群智网络中移动用户效用函数和服务器效用函数;
步骤3.针对服务器已知和未知用户类型,即在信息对称和信息非对称情况下,分别构建融合感知通信的移动群智网络契约激励优化问题;
步骤4.求解上述两种情况下契约激励优化问题,以获得融合感知通信的最优契约设计策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可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根据移动用户参与群智感知与计算任务的能耗建立移动用户类型包括:
融合感知通信的移动群智网络包括1个服务器和N个移动用户,表示为;其中移动用户具有感知和本地计算的能力;移动用户类型定义如下:;将移动用户类型按照升序分为N个类型,表示为;
当移动用户类型为离散时,服务器可以判定移动用户类型为的概率表示为,满足;
当移动用户类型为连续时,服务器可以判定移动用户类型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为,满足
可选的,在步骤2中,在移动用户类型离散场景中,构建移动群智网络中移动用户效用函数和服务器效用函数包括:
所述移动用户类型在离散场景下时,服务器为N类移动用户设计N类契约,每个类型的契约对应每个类型的移动用户;移动用户在类型为的情况下签订契约,是服务器支付给类型为的移动用户相应的奖励,表示类型为的移动用户感知数据大小。
在契约下,移动用户效用可以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624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幽养胃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取栓器和取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