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挂车运输安全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310354079.7 | 申请日: | 2023-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1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垚;王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野金牛车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40/13 | 分类号: | B60W40/13;B60W40/10;B60W40/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张晓璐 | 
| 地址: | 274900 山东省菏泽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挂车 运输 安全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挂车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挂车运输安全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负载传感器,设置于挂车的预设位置点,用于检测各个预设位置点的重量;挂车转角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挂车相对于牵引车的转角及路况状态;挂车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挂车车身模型及各个预设位置点的重量基于大数据建立挂车模型,并根据挂车模型建立不同转角范围下的挂车状态模型及其对应的参数阈值库;安全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挂车转角所在的转角范围确定选用参数阈值库,根据路况状态对选用参数阈值库中的参数阈值进行调整,根据实时检测的挂车参数与调整后的参数阈值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挂车安全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挂车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挂车运输安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由牵引车牵引挂车组成的运输车辆是公路运输中的一种主要车辆类型,其具有高效、安全等优势,因此其广泛应用于货物运输领域上;由于挂车的车身相对较长,在其车辆行驶过程中,尤其在车辆转向过程中,需要对挂车的整体状态进行实时的安全检测,以免车辆在转向及行驶过程中存在隐患影响挂车运输的安全问题。
现有的挂车运输安全检测系统主要通过检测挂车行驶过程中的运动参数,例如速度、加速度等,通过判断各项运动参数是否超出标准范围来判断挂车行驶及转向过程中国的安全状态。
然而,由于每辆挂车的状态不同,其在不同转向状态下状态参数要求也不相同,因此现有的安全检测系统所设定的标准范围较为宽泛,只有当挂车出现明显安全问题时才会进行预警过程,不能准确的对挂车行驶、转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安全问题进行检测判断;另外,虽然现有技术中能够通过对车辆状态模型进行分析的方式对其运动参数进行准确的判断,但此过程主要适用于设计分析阶段,实时同步车辆模型的状态对于数据的计算量及通讯方面的压力巨大,因此不适用于实际运用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挂车运输安全检测系统,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如何对挂车行驶及转向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安全问题进行检测判断。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挂车运输安全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负载传感器,设置于挂车的预设位置点,用于检测各个预设位置点的重量;
挂车转角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挂车相对于牵引车的转角及路况状态;
挂车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挂车车身模型及各个预设位置点的重量基于大数据建立挂车模型,并根据挂车模型建立不同转角范围下的挂车状态模型及其对应的参数阈值库;
安全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挂车转角所在的转角范围确定选用参数阈值库,根据路况状态对选用参数阈值库中的参数阈值进行调整,根据实时检测的挂车参数与调整后的参数阈值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挂车安全状态。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挂车转角检测模块包括:
距离传感器,两组所述距离传感器对称设置于牵引车上,用于测定距离传感器所在位置距离半挂车的距离;
基准板,设置于挂车相对距离传感器作用范围的位置,包括稳定段,所述稳定段上方及下方分别设置有阶梯段,用于作为距离传感器测定的基准;
处理器,用于根据两组距离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获得牵引车的转角及路况状态。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路况状态的检测的过程包括:
获取历史时间点至当前时间点t的右侧距离传感器检测距离曲线及左侧距离传感器检测距离曲线;
分别对及以为时间间隔采集组数据点,并分别根据数据点拟合出右侧距离传感器拟合距离曲线及左侧距离传感器拟合距离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野金牛车业有限公司,未经巨野金牛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540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