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囊组件、椎体球囊导管及球囊组件的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50508.3 | 申请日: | 2023-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1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莱;李科;龚文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88;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汪海琴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椎体球囊 导管 制作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球囊组件及椎体球囊导管,椎体球囊导管包括球囊组件,球囊组件包括外层球囊、内层球囊及显影环;内层球囊轴向贯穿外层球囊设置,内层球囊的外侧壁贴合于外层球囊的内侧壁,显影环抵接于外层球囊与内层球囊之间。一种球囊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准备第一软管,将第一软管拉伸形成外层球囊;S20:准备第二软管,将第二软管拉伸形成内层球囊;S30:将显影环设于外层球囊或内层球囊上;S40:将内层球囊的外侧壁贴合于外层球囊的内侧壁,并使得显影环抵接于外层球囊与内层球囊之间;其中,步骤S10、S20、S30及S40的先后顺序不限定。本申请避免了显影环与外界流体接触,降低了显影环脱落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球囊组件、椎体球囊导管及球囊组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椎体球囊导管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椎体成形术及脊柱后凸成形术等微创手术中,是用于形成通道、恢复椎体高度、形成骨水泥灌注腔的配套使用器械,可用于胸椎、腰椎等椎骨部位。在手术过程中穿刺成功并已建立通道后,将椎体球囊导管的球囊置入人体椎骨内,通过加压使得球囊膨胀以对塌陷的椎骨进行复位并形成空腔,在扩充完成后将球囊抽至负压并撤出人体椎骨。
椎体球囊导管一般包括球囊、显影环、外管、内管、加压接头及护套,外管的近端及内管的近端分别与加压接头连接,外管套设于内管外,球囊的近端与外管的远端焊接连接,球囊的远端与内管的近端焊接连接,显影环安装于内管上对应球囊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显影环容易脱落,而显影环脱落后容易刮伤球囊,导致球囊失效及显影失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组件、椎体球囊导管及球囊组件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显影环容易脱落导致显影失效及球囊失效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球囊组件,包括外层球囊、内层球囊及显影环;所述内层球囊轴向贯穿所述外层球囊设置,所述内层球囊的外侧壁贴合于所述外层球囊的内侧壁,所述显影环抵接于所述外层球囊与所述内层球囊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显影环粘贴于所述外层球囊的内侧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层球囊包括第一中间段及两端第一连接段,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间段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自所述第一中间段向远离所述第一中间段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中间段的相对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布贴设有所述显影环。
本申请提供的球囊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球囊组件,通过外层球囊和内层球囊形成双层球囊结构,并将显影环设于外层球囊与内层球囊之间,且外层球囊与内层球囊之间贴合设置,从而避免了显影环与其他结构或外界流体接触,降低了显影环脱落的风险。同时,将显影环抵接于外层球囊与内层球囊之间,进一步提高了显影环在外层球囊与内层球囊之间的安装牢靠性,降低了显影环脱落的风险,且避免显影环脱落后对外层球囊或内层球囊的损坏。此外,本申请通过将显影环嵌入外层球囊与内层球囊之间,使得显影环的安装定位更加简单,降低了显影环的安装难度,提高了显影环的安装精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球囊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准备第一软管,将所述第一软管拉伸形成外层球囊;
S20:准备第二软管,将所述第二软管拉伸形成内层球囊;
S30:将显影环设于所述外层球囊或所述内层球囊上;
S40:将所述内层球囊的外侧壁贴合于所述外层球囊的内侧壁,并使得所述显影环抵接于所述外层球囊与所述内层球囊之间;
其中,步骤S10、S20、S30及S40的先后顺序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拉伸形成所述外层球囊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50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