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天线组件、玻璃组件以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48936.2 | 申请日: | 202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05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杭明俊;林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12;H01Q1/48;H01Q1/52;H01Q1/00;H01Q1/32;H01Q5/10;H01Q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布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5 | 代理人: | 张欣 |
地址: | 201601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天线 组件 玻璃 以及 | ||
本申请披露了一种车辆天线组件、玻璃组件以及车辆,该车辆天线组件包括天线基膜和透明天线单元,所述透明天线单元附着在所述天线基膜上的一侧,所述透明天线单元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用于收发射频信号;第二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单元接地,用于调谐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以使其满足阻抗匹配要求。本方案中的车辆天线组件可以贴附在玻璃上,也可以设置在玻璃夹层中,由于天线设计区域大,天线间物理距离大,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天线间隔离度问题。另外,将天线设计在车辆玻璃上,还可以有效避开车体金属屏蔽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大大提升天线的辐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天线组件、玻璃组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车辆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在车车通讯和车辆与外部通信等车联网应用场景中,对网络带宽和传输速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车载多频段宽频通讯天线技术应运而生,例如,4G或5G中的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被广泛用于增加信道容量、提高通信速率以及降低通信时延等,这就要求多天线阵列中各天线之间必须具备较高的天线隔离度,但目前车辆天线的设置一般无法满足天线隔离度的要求,同时,车辆内部金属车体还会对电磁信号有屏蔽作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天线组件、玻璃组件以及车辆。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天线组件,包括天线基膜和透明天线单元,所述透明天线单元附着在所述天线基膜上的一侧,所述透明天线单元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用于收发射频信号;第二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单元接地,用于调谐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以使其满足阻抗匹配要求。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为沿第一轴线左右对称的大致五边形,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为矩形,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包括两个辐射模块,所述两个辐射模块均接地,且所述两个辐射模块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1~1.2。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车辆天线组件还包括:馈电转接板,所述馈电转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分别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连接;射频线缆,所述射频线缆的一端与所述馈电转接板连接,所述射频线缆包括:芯线,与所述第一导电部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辐射单元进行馈电;屏蔽层,与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辐射单元接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车辆天线组件还包括:连接器,与所述射频线缆的另一端相连,用于与所述车辆天线组件外部的射频芯片连接,以实现所述透明天线单元与所述射频芯片之间的射频通信。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均为基于纳米银形成的面状结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透光率均大于80%。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玻璃组件,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与所述第一玻璃层相对设置;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车辆天线组件,所述车辆天线组件的一侧通过第一玻璃层夹膜与所述第一玻璃层粘合,所述车辆天线组件的另一侧通过第二玻璃层夹膜与所述第二玻璃层粘合。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车辆天线组件或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玻璃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48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