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模组封装引出结构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42926.8 | 申请日: | 2023-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44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霞;陈新鹏;南旭惊;张雨婷;葛一铭;刘鹏飞;朱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L23/498 | 分类号: | H01L23/498;H01L23/485;H01L21/4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华 |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组 封装 引出 结构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微模组封装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凸点下金属触垫(6)、柔性焊柱(12)和凸点焊球(7),凸点下金属触垫(6)与微模组的金属再布线层(4)连接;柔性焊柱(12)包括金属细柱(13)簇和金属焊盘(14),金属细柱(13)簇设置于凸点下金属触垫(6)上,金属焊盘(14)设置于金属细柱(13)簇的顶端;凸点焊球(7)焊接在金属焊盘(14)上;
金属细柱(13)簇包括若干金属细柱(13),金属细柱(13)的一端与金属焊盘(14)连接,另一端与凸点下金属触垫(6)连接;相邻金属细柱(13)的间隙内填充有细柱保护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组封装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细柱(13)在凸点下金属触垫(6)上呈中心对称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组封装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细柱(13)的竖立方向垂直于微模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组封装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细柱(13)的高度和横截面直径的比值大于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组封装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细柱保护层(11)包裹在金属焊盘(14)除焊接面外的其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组封装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细柱保护层(11)由在100摄氏度沸水煮1小时情况下吸水性小于0.5wt%的有机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组封装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细柱保护层(11)与微模组的侧壁保护层(8)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组封装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焊柱(12)中金属细柱(13)簇和金属焊盘(14)是一体的,且由一次性电镀方法进行制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组封装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微模组的基材(1)为硅、玻璃、LTCC陶瓷或者HTCC陶瓷。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微模组封装引出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凸点下金属触垫(6);
S2,在凸点下金属触垫(6)上,将金属细柱(13)的电镀掩膜(17)图形化;
S3,金属细柱(13)和微模组上的金属凸起(18)一起进行图形化电镀;
S4,制备细柱保护层(11);
S5,减薄抛光细柱保护层(11)和金属凸起(18),并制备金属焊盘(14);
S6,在金属焊盘(14)上制备凸点焊球(7),完成封装引出结构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429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流控芯片组件
- 下一篇:一种利用园林废弃物制备绿色有机栽培基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