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38565.X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5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白宇;曹静;王玉;李天昊;赵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9/08 | 分类号: | C08L79/08;C08K9/06;C08K3/2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氧化铝 改性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一体化 制备 方法 | ||
1.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质量份数比(50-90):(10-50),将聚酰亚胺粉料与表面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铝粉末,混合均匀,得到混料;其中,表面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铝粉末以及聚酰亚胺粉料的总的质量份数为100;
然后将混料进行高速搅拌,得到均匀弥散分布的粉料;
将均匀弥散分布的粉料通过热压成型及二次热压固化,得到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的粒径为2-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铝的粒径为20-3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烷偶联剂为KH550,KH560,KH570,A-171或A-1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铝粉末通过以下过程制得:将氧化铝颗粒干燥后加入到乙醇中,超声分散30min,得到纳米氧化铝的乙醇溶液;将硅烷偶联剂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中,调节pH=4-5,超声水解,然后加入到纳米氧化铝的乙醇溶液中,在75-85℃温度下搅拌反应3-5h,得到表面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铝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9: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为氧化铝粉末质量的5-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高速搅拌的具体条件为:首先在搅拌转速为1000-3000转/min下搅拌60-70min,然后在搅拌转速为3000-5000转/min下搅拌30-4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压成型的条件为:将均匀弥散分布的粉料在压力为100-150MPa,温度为220-240℃的条件下,保温保压30-12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固化的具体过程为:先自室温升温至180-200℃保持1-2h,然后在200-220℃下保持1-2h,最后于230-250℃下保持4-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85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