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空区煤自燃智能动态循环气体采样防控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29789.4 | 申请日: | 2023-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80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G08B19/00;H04N23/50;G01N1/24;G01V8/02;G01V8/10;G01V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 地址: | 553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空区 自燃 智能 动态 循环 气体 采样 系统 | ||
1.一种采空区煤自燃智能动态循环气体采样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空区煤自燃智能动态循环气体采样防控系统包括:
温度监测模块、气体采样模块、采空区勘测模块、主控模块、气体成分检测模块、气体抽放模块、警报模块、防火模块、显示模块;
温度监测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监测采空区温度;
气体采样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采集采空区气体样品;
所述气体采样模块采样方法:
通过检测设备检测进行采空区气体采样时采空区气体流动通道气密性的检测;打开密闭容器的进气口,并使所述采空区气体流动通道连通具有预定压力的采空区气体环境;
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采空区气体流动通道的打开/关闭,由此将对应的采空区气体样品通过对应的采空区气体流动通道采集至对应的密闭容器中存储;以及采用流量报警单元监测采空区气体样品存储到对应的密闭容器中时的流量变化,若流量变化超过预设值,则所述流量报警单元自动产生报警信号;
所述检测进行采空区气体采样时采空区气体流动通道气密性的检测包括:
每一流动控制组件的一端均与导气组件、流量调节组件形成一独立的采空区气体流动通道,另一端均对应连通一密闭容器的进气口;将每一所述流动控制组件均连接控制单元,且安装压力表;封堵所述流量调节组件的进气端,打开密闭容器的进气口,且将所述流量调节组件的流速设置为最大;通过所述控制单元自动控制每一流动控制组件打开/关闭,且某一流动控制组件打开时,通过所述压力表显示其对应连通的密闭容器内的压力变化,并根据压力变化判断对应采空区气体流动通道的气密性;
采空区勘测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对采空区进行勘测;
主控模块,与温度监测模块、气体采样模块、采空区勘测模块、主控模块、气体成分检测模块、气体抽放模块、警报模块、防火模块、显示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气体成分检测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对采空区气体成分进行检测;
气体抽放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对采空区气体进行抽放;
警报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对采空区气体异常温度进行警报;
防火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对采空区气体进行防火处理;
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显示监测的采空区温度、勘测信息、气体成分检测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采空区煤自燃智能动态循环气体采样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空区勘测模块勘测方法如下:
(1)根据煤矿所在区域的地质资料和线性工程的线路方案开展调绘,同时测量定位所述煤矿窑口坐标、高程和所述煤矿窑口附近地层产状,确定所述采空区的勘测范围;在所述采空区的勘测范围内,根据所述调绘结果分析煤层在地表的投影是否与所述线性工程的线路方案相交,若相交,则在地表相交处沿所述线性工程的线路走向开展槽探;
(2)根据槽探结果,沿槽探方向相应的布置地表物探测线,若所述煤矿窑口在所述线性工程的线路两侧,且所述煤矿沿煤层走向向所述线性工程的线路方向开采,则还需要自所述煤矿窑口向所述线性工程的线路沿岩层走向布置物探测线,最终得到物探解译结果;
(3)分析所述物探解译结果,根据所述物探解译结果布置钻孔,通过钻孔取得岩心,对所述岩心进行岩心鉴定,记录每个所述钻孔的孔内钻进情况并结合每个所述钻孔的岩心鉴定结果核实所述煤矿是否存在采空区;若存在采空区,在终孔后对所述钻孔进行孔内摄像,得到孔内地层分布,与每个所述钻孔的岩心鉴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所述物探解译结果,最终确定采空区分布的范围、深度和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采空区煤自燃智能动态循环气体采样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展调绘包括:
测量所述煤矿所在区域的地层产状、测量所述煤矿所在区域的地层界线和测量所述煤矿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盘水师范学院,未经六盘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297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