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分散型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27537.8 | 申请日: | 202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4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白杰;宋作宝;薛童;许文英;王博;李婷;蔡阳;李晓宁;单立福;仲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阿美远东(北京)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06;C08F228/02;C08F2/38;C08G65/28;C04B24/1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3 | 代理人: | 郭翔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分散 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超高分散型减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超支化聚醚:40~85份;
改性烷撑烯基聚氧乙烯醚:110~150份;
丙烯酸:16~25份;
甲基丙烯磺酸钠:10.0~15.0份;
引发剂:1~6份;
链转移剂:0.7~4份;
还原剂:0.23~2份;
水:180~3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分散型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烷撑烯基聚氧乙烯醚为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4-羟丁基乙烯基聚乙二醇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分散型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氧化氢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分散型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转移剂为异丙醇、次磷酸钠、甲酸钠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分散型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为维生素C、亚硫酸氢钠、硫酸亚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6.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一超高分散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制备超支化聚醚的起始剂;
S200、超支化聚醚的制备;
S300、将制得的超支化聚醚与改性烷撑烯基聚氧乙烯醚加入烧瓶,并加入超纯水和磁力搅拌子充分溶解;
称取还原剂与链转移剂溶于水中得到溶液A备用;
称取丙烯酸和甲基丙烯磺酸钠共同溶于水中得到混合溶液B备用;
称取引发剂加入四口烧瓶中,搅拌5~10min,待油浴锅温度稳定在50℃后,通过蠕动泵向大单体溶液中同时滴加A、B两种混合溶液,常压回流,机械搅拌,A溶液3h左右滴加完毕,B溶液2.5h左右滴加完毕,然后将油浴锅升温至70℃并保温3h;反应结束后,用wt30%的NaOH水溶液调节pH至7左右,得到超高分散型减水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高分散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0中,制备超支化聚醚的起始剂步骤包括:
S110,向带有磁子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装置的烧瓶中加入不饱和脂和二乙醇胺,其摩尔比为1:0.9~1.3,加热至65~85℃,并保温4~5时间;减压蒸馏,收集120~125℃(25mm)下的馏分,制得加成产物;
S120,将酰胺化催化剂、300~500份加成产物和250~400份二乙醇胺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升至165~175℃,保温12h;反应结束后,将上述混合液,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原料,剩余釜底液即为催化剂和酰胺化产物的混合物;
S130,使用与酰胺化催化剂相同重量份的36.5%的盐酸中和酰胺化催化剂,向三口烧瓶顶部接入分馏装置,再加入酰胺化产物重量份百分之一的阻聚剂,常压裂解,使裂解后的二乙醇胺不断馏出;最后对产品减压蒸馏,收集122~125℃(25mm)下的无色馏分,即为HBPA。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高分散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中,制备超支化聚醚的步骤包括:
S210,将催化剂及100~200份HBPA在氮气氛围内搅拌溶解均匀,然后注入高压乙氧基化循环反应釜中;密闭后通过氮气排空置换后,启动升温,待温度升至110~130℃后,根据超支化聚醚的设计分子量,计算出EO的通入质量;;待达到设定值后停止通入,并继续熟化反应30min;反应结束后降低反应釜压力并降温冷却,待物料温度降至90℃以下时放出物料至中和反应釜,使用乳酸调节物料pH至6.5~7.0;降温切片后,制得超支化聚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高分散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0中的酰胺化催化剂为甲醇钠、二月桂酸二丁酯、二丁基氧化锡、钛酸四丁脂的一种或几种,加入的重量为加成产物质量的2~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高分散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阻聚剂为对苯二酚、ZJ705中一种或几种,加入的重量为酰胺化产物质量的0.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阿美远东(北京)商业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阿美远东(北京)商业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2753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