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分级增阻让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26934.3 | 申请日: | 202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27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云;李森;谢雄耀;康鑫;康元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梁剑 |
地址: | 20007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分级 增阻让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分级增阻让压装置,包括杆体,设于杆体顶端外周的第一增阻环和固定第一增阻环的螺帽,设于第一增阻环外周的第一增阻套、设于第一增阻套外周的第二增阻套和设于第二增阻套外周的托盘,其中,第一增阻套和第二增阻套的底端分别一体设有第一定位封头和第二定位封头,第一定位封头和第二定位封头的中部皆设有通孔供杆体穿过,第一增阻套的长度小于第二增阻套,杆体的底端端部设有便于插入的椎体,本发明充分发挥结构优势,重复利用各构件,使资源利用率更大化,且装置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最大程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投入小;还可通过延长第一增阻套和第二增阻套的长度满足更大的岩体变形量的要求,在安装时可及时施加预应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分级增阻让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开采深度越来越大,面对深部高地应力环境,即使是中硬以上的岩体,也会表现出软岩特征,如果是在西南地区甚至会遇到遇水膨胀软岩,软岩在开挖后具有持续变形难以稳定以及稳定后受到扰动又会继续发生变形的特点。因此,上述工程将不可避免地遇到软岩大变形的问题,而这又会给支护系统带来挑战,如果支护系统不能提供足够承载力、及时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可能会发生锚杆破断、拱架变形、隧道垮塌的事故。锚杆作为目前现场主要的支护构件由于刚度较大、变形较小并不能适应这种变形,当形变量超过极限伸长量时则会被拉断,导致支护失效,而现有的各种可变性锚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的是形变量不够,有的是工序过于复杂,若对现有锚杆改动过大会增加工人劳动强度。根据锚杆支护特征曲线与围岩收敛曲线得知,允许围岩发生变形可适当减小支护系统的工作阻力,最终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有效控制围岩变形。这是本申请需要着重改善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分级增阻让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设于杆体一端端部外周的第一增阻环,与杆体螺纹连接并固定第一增阻环的螺帽、设于第一增阻环外周的第一增阻套、设于第一增阻套外周的第二增阻套,第一增阻套和第二增阻套背离托盘一侧的端部分别一体固定有第一定位封头和第二定位封头,第二增阻套于螺帽一侧的端部外周设有托盘;
第一增阻环的外周、第一增阻套和第二增阻套的内周皆设有增阻让压的肋纹结构,位于各部件相邻的表面的肋纹结构相互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当围岩向托盘施加的压力大于第一增阻套和第一增阻环之间的摩擦力时,第一增阻套相对第一增阻环发生相对滑动,直至第一增阻环抵达第一定位封头时,完成一级让压;当托盘施加的压力大于第一增阻套和第二增阻套之间的摩擦力时,第二增阻套相对第一增阻套发生相对滑动,直至第一定位封头与第二定位封头相接触时,完成二级让压。
进一步地,杆体背离螺帽的另一端端部一体设有椎体。
进一步地,第一增阻环的长度小于第一增阻套的长度。
进一步地,通过延长第一增阻套和第二增阻套的长度满足更大的岩体变形量的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发明新型分级增阻让压装置充分发挥结构优势,重复利用各构件,使资源利用率更大化,且装置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最大程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投入小。
2、本发明可通过延长第一增阻套和第二增阻套的长度满足更大的岩体变形量的要求,在安装时可及时施加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分级增阻让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分级增阻让压装置一级让压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分级增阻让压装置二级让压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分级增阻让压装置肋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未经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269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