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通气的三自由度虚拟飞行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325515.8 | 申请日: | 202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6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牟伟强;卜忱;沈彦杰;冯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G01M9/06;B64F5/6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哈科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23101 | 代理人: | 孟策 |
地址: | 150001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气 自由度 虚拟 飞行 试验装置 | ||
1.一种可通气的三自由度虚拟飞行试验装置,包括出气软管(1)、出气旋转接头(2)、接头固定座(3)、模型安装座(5)、滚转轴座(7)、通气硬管(10)、通气轴、滚转编码器(13)、滚转制动器(15)、滚转角度轴(16)、偏航轴座(18)、偏航编码器(23)、偏航制动器(24)、进气旋转接头(25)、进气软管(28)、过渡支杆(20)、支杆(29)、俯仰编码器(30)、俯仰制动器(33)、俯仰轴(34)和L型通气旋转接头(3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软管(1)布置在飞行器模型内侧并与飞行器模型位置相对固定,出气旋转接头(2)通过接头固定座(3)固定在前堵盖(4)外侧的内孔中,前堵盖(4)与模型安装座(5)的前内孔(51)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前低阻尼滚转轴承(6)的内圈套在所述的前堵盖(4)的轴颈上,所述的滚转轴座(7)的前端转动圈(71)安装在所述的前低阻尼滚转轴承(6)的外圈上;后低阻尼滚转轴承(39)的内圈套在后堵盖(17)的轴颈上,所述的滚转轴座(7)的后端转动圈(72)安装在所述的后低阻尼滚转轴承(39)的外圈上,所述的滚转角度轴(16)的前端穿过后堵盖(17)的中心孔,所述的滚转角度轴(16)的后端与后堵盖(17)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后堵盖(17)与模型安装座(5)的后内孔(52)的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滚转轴座(7)的滚转轴线与模型安装座(5)的滚转轴线重合,所述的飞行器模型安装在所述的模型安装座(5)上,从而实现飞行器模型的自由滚转运动;所述的滚转制动器(15)的内部的制动孔套在滚转角度轴(16)上,所述的滚转制动器(15)与滚转轴座(7)的后端转动圈(72)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滚转编码器(13) 通过滚转编码器安装座(14)固定在滚转轴座(7)的后端,滚转编码器(13)的内圈套在滚转角度轴(16)的另外一端上,所述的滚转编码器(13)对飞行器模型的滚转角度进行实时反馈,所述的滚转制动器(15)能够对飞行器模型的滚转角度进行制动与解锁;
所述的通气轴包括一体结构的俯仰轴座(12)和偏航轴(41),所述的俯仰轴座(12)位于偏航轴(41)的上端,所述的俯仰轴座(12)和偏航轴(41)的过渡处设置有凸台结构,所述的俯仰轴座(12)的中心轴和偏航轴(41)的中心轴互相垂直且相交;所述的俯仰轴座(12)的左侧内孔侧壁与左侧低阻尼俯仰轴承(35)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的俯仰轴座(12)的右侧内孔侧壁与右侧低阻尼俯仰轴承(40)的外圈固定连接,左堵盖(32)和右堵盖(37)均开有中心孔,所述的左堵盖(32)与左侧低阻尼俯仰轴承(35)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的右堵盖(37)与右侧低阻尼俯仰轴承(40)的内圈固定连接,滚转轴座(7)的左转动圈(73)套在左堵盖(32)上与其固定连接,滚转轴座(7)的右侧转动圈(74)套在右堵盖(37)上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的俯仰轴(34)的一端穿过左堵盖(32)的中心孔与俯仰轴座(12)的左侧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的俯仰轴座(12)的俯仰轴线、滚转轴座(7)的俯仰轴线及模型安装座(5)的俯仰轴线重合,从而实现飞行器模型的自由俯仰运动;所述的俯仰制动器(33)的侧面与左堵盖(32)的内孔凸台固定连接,所述的俯仰制动器(33)的制动孔套在所述的俯仰轴(34)上,能够根据试验需求对飞行器模型的俯仰角度进行制动与解锁;所述的俯仰编码器(30)通过俯仰编码器安装座(31)与左堵盖(32)外侧端面固定连接,俯仰编码器(30)的内圈套在俯仰轴(34)的另外一端上,所述的俯仰编码器(30)对飞行器模型的俯仰角度进行实时反馈;
所述的偏航轴(41)的上段通过一对低阻尼偏航轴承(19)安装在偏航轴座(18)的内孔中,所述的凸台结构的下平面与偏航轴座(18)的上端面相接触,在所述的偏航轴(41)的上段和中段之间套有锁紧单元,通过所述的锁紧单元和所述的凸台结构将偏航轴(41)与偏航轴座(18)在轴向锁紧,实现飞行器模型的自由偏航运动;过渡支杆(20)套在所述的偏航轴座(18)的外侧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渡支杆(20)的尾端与支杆(29)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所述的偏航制动器(24)位于过渡支杆(20)的内孔的末端,偏航制动器(24)的外圈与过渡支杆(20)的内孔末端的阶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偏航制动器(24)的内部的制动孔套在偏航轴(41)的下段,所述的偏航制动器(24)对飞行器模型的偏航角度进行制动与解锁;所述的偏航编码器(23)位于过渡支杆(20)的内孔中,所述的偏航编码器(23)的内圈套在偏航轴(41)的下段,所述的偏航编码器(23)的外圈与过渡支杆(2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偏航编码器(23)对飞行器模型的偏航角度进行实时反馈;
所述的进气软管(28)为所述的飞行试验装置提供稳定的高压气流输入,所述的通气轴的内部从上至下开有一条通气内腔,所述的通气内腔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的俯仰轴座(12)的右侧内孔端面中心,其另外一端开口位于偏航轴(41)的尾部端面中心,进气旋转接头(25)的一端通过进气旋转接头法兰(27)与进气软管(28)连接,进气旋转接头(25)的另外一端与偏航轴(41)尾部端面连接,将高压气流由外部引入至偏航轴(41)方向,所述的L型通气旋转接头(36)的一端与俯仰轴座(12)的右侧内孔端面连接,所述的L型通气旋转接头(36)的另外一端与通气硬管(10)的一端连接,将高压气流由偏航轴(41)方向引入俯仰轴(34)方向,所述的通气硬管(10)的另一端通过出气旋转接头(2)与出气软管(1)连接,将高压气流由俯仰轴(34)方向引入飞行器模型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2551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作物生育期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