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微管蛋白/AKT1双靶向鬼臼毒素衍生物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19389.5 | 申请日: | 2023-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4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林红燕;艾东炫;王利群;卿青;朱劼;陶昱恒;阮玲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A61P35/00;A61K31/365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李楠 |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微管 蛋白 akt1 靶向 毒素 衍生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微管蛋白/AKT1双靶向鬼臼毒素衍生物及其应用,属于化学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鬼臼毒素酯类衍生物分子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将鬼臼毒素和苯氧乙酸苯胺羧酸基团通过酯键连接在一起,半合成获得一类鬼臼毒素酯类衍生物分子,体外抗肿瘤的活性研究表明,这类分子对肿瘤细胞株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且可同时靶向微管蛋白和AKT1蛋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微管蛋白/AKT1双靶向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制备。
背景技术
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PPT)是一种天然的环木酚聚糖,是鬼臼树脂的主要成分,对各种癌细胞株显示出很强的细胞毒性活性,但由于毒副作用不可接受而未能用于人体临床试验。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环烷烃(C环)4位的结构修饰上,以生成具有优良药理特性的衍生物。依托泊苷(Etoposide)和替尼泊苷(Teniposide)是两种半合成的表臼毒素衍生物,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I,成功地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发现的新系列鬼臼毒素衍生物可通过抑制癌细胞微管组装表现出抗肿瘤活性。然而,它们的抗肿瘤活性仍不强(微摩尔级别),且靶向微管蛋白仍存在较大毒副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以鬼臼毒素支架为基础,设计同时靶向微管蛋白和AKT1的双靶向鬼臼毒素衍生物,以发现一些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分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新型的鬼臼毒素酯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类鬼臼毒素酯类衍生物,有如下通式:
其中取代基的选择范围为:R1、R2、R3、R4、R5各自独立选自H,Cl,F,CH(CH3)2,C(CH3)3,CH3,Br或OCH3;R6=H或CH3。
一种制备上述鬼臼毒素酯类衍生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不同取代的苯氧乙酸(A)以及HATU(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于圆底烧瓶中,加入DMF溶液,室温搅拌溶解,加入对氨基苯乙酸甲酯(或间氨基苯乙酸甲酯)以及DIPEA(N,N-二异丙基乙胺),室温搅拌反应6h,TCL检测反应进度。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水稀释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B1(或B2)粗产物,加入二氯甲烷溶液以及硅胶粉,旋干制样,利用柱层析分离得到中间体(B1或B2)。
其中,不同取代的苯氧乙酸(A)、HATU、对氨基苯乙酸甲酯(或间氨基苯乙酸甲酯)DIPEA(N,N-二异丙基乙胺)的摩尔比为1:1.5:1:1.5。
步骤2、将中间体(B1或B2)溶于体积比四氢呋喃:甲醇:水=3:1:1混合溶剂中,加入LiOH·H2O,室温搅拌反应3h,TCL检测反应进度。反应结束后,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用盐酸酸化至pH=3,有固体析出,过滤后自然晾干即得中间体(C1或C2)。
其中,中间体(B1或B2)与LiOH·H2O的摩尔比为1:4。
步骤3、将步骤2中所得产物C1或C2在冰浴条件下与鬼臼毒素,以二氯甲烷溶解,加入DCC(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及DMAP(对二甲氨基吡啶)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过硅胶柱得到目标化合物D1或D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193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