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合成气的多级膜分离碳捕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03218.3 | 申请日: | 2023-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6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鲍军江;倪志强;贺高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0K1/00 | 分类号: | C10K1/00;B01D53/22 |
| 代理公司: | 辽宁鸿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王海波 |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合成气 多级 分离 碳捕集 工艺 | ||
1.一种应用于合成气的多级膜分离碳捕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由多级膜分离碳捕集系统实现,多级膜分离碳捕集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器(1)、一级膜分离单元(2),第一压缩机(3),第二冷却器(4),二级膜分离单元(5),第二压缩机(6),第三冷却器(7),三级膜分离单元(8),第三压缩机(9),第四冷却器(10),第四压缩机(11);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所述合成气S1与循环气S8混合后首先通过第一冷却器(1)冷却,然后进入一级膜分离单元(2)进行氢气产品提纯,在一级膜分离单元(2)中二氧化碳优先渗透,渗余侧为高纯度氢气产品S2,渗透侧为较高二氧化碳浓度气体S3;一级膜渗透侧气体S3经过第一压缩机(3)进行增压后进入第二冷却器(4),在第二冷却器(4)冷却后进入二级膜分离单元(5)将CO2进一步提纯,此时,二级膜分离单元中氢气优先渗透,二级膜渗透侧气体S5作为循环气,二级膜渗余侧含较高浓度CO2的渗余气S4经过第二压缩机(6)压缩和第三冷却器(7)冷却后进入三级膜分离单元(8);三级膜分离单元(8)中氢气优先渗透,得到三级膜渗透侧气体S7,完成二氧化碳产品的最终提纯,渗余侧高纯度氢气产品S6经过第三压缩机(9)增压和第四冷却器(10)冷却后送出;最后,二级膜渗透侧气体S5和三级膜渗透侧气体S7混合为循环气体S8,经过第四压缩机(11)增压后返回至原料侧,与原料气S1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合成气的多级膜分离碳捕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中的各级膜分离单元中的膜可采用平板、螺旋卷式或中空纤维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合成气的多级膜分离碳捕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中的各级膜分离单元中的膜材料包括二氧化碳优先透过膜、氢气优先透过膜两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合成气的多级膜分离碳捕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膜分离单元采用二氧化碳优先透过膜,所述的二级、三级膜分离单元采用氢气优先透过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合成气的多级膜分离碳捕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气压力为2.0-6.0MPa,组成为50-70%氢气,30-50%二氧化碳;其中氢气优先透过膜中H2/CO2选择性为5-20,二氧化碳优先透过膜中CO2/H2选择性为10-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合成气的多级膜分离碳捕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膜分离单元(5)入口压力为1-3MPa,三级膜分离单元(8)入口压力为2-5MPa,每一级膜分离单元出口压力接近大气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合成气的多级膜分离碳捕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压缩机中:每个压缩机系统至少含有一个压缩机,当压力比较高时采用多个压缩机及压缩机之间的冷却器,及时取出压缩过程多余的压缩热,节省压缩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32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