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鞋子胶粘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95822.6 | 申请日: | 2023-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98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唐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岩军 |
| 主分类号: | A43D25/047 | 分类号: | A43D25/047;A43D25/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215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子 胶粘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工鞋子胶粘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鞋子胶粘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鞋子放置在鞋子胶粘装置上,鞋跟置于拖台Ⅰ处,鞋头置于拖台Ⅱ处;步骤二、调节拖台Ⅰ和拖台Ⅱ使鞋头反复弯折;步骤三、观察鞋底与鞋身连接处且弯折位置是否出现开口;步骤四、出现开口则向开口内送入粘剂,未出现开口则放置下一个鞋子在鞋子胶粘装置上,其有益效果是便于折痕脱胶处再次胶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鞋子胶粘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鞋子胶粘工艺。
背景技术
鞋底脱胶的常见位置是在使用后弯折处产生开口,随后开口逐渐扩大,通常原因是:1、橡胶没有打磨或打磨不够粗打磨后橡胶粉末没有清洁干净;2、鞋底没有上处理剂或上错处理剂;3、处理剂没有烘干或烘干温度太低;4、胶粘剂中硬化剂添加量不够。因上述过程是在流水线上进行批量处理,加工完成后难以得知鞋子后续是否会脱胶,因此容易产生产品使用后出现脱胶问题,增加售后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鞋子胶粘工艺,其有益效果是便于折痕脱胶处再次胶粘。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鞋子胶粘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鞋子放置在鞋子胶粘装置上,鞋跟置于拖台Ⅰ处,鞋头置于拖台Ⅱ处;
步骤二、调节拖台Ⅰ和拖台Ⅱ使鞋头反复弯折;
步骤三、观察鞋底与鞋身连接处且弯折位置是否出现开口;
步骤四、出现开口则向开口内送入粘剂,未出现开口则放置下一个鞋子在鞋子胶粘装置上。
所述鞋子胶粘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右侧固接有拖台Ⅰ,拖台Ⅰ的左侧设有拖台Ⅱ,拖台Ⅱ的右端转动连接有设置在底座上方的立座,拖台Ⅱ的底部固接有传动架,传动架上设有直槽口,传动架的下侧设有电机Ⅱ,电机Ⅱ的输出轴上固接有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拨杆,拨杆插接在所述直槽口内。
所述底座上设有调节拖台Ⅱ和拖台Ⅰ间距的直线驱动机构Ⅰ,所述电机Ⅱ与拖台Ⅱ在水平方向上同步运动。
所述直线驱动机构Ⅰ包括转动连接在底座上的丝杠Ⅰ,固接在底座上的圆钢Ⅰ,驱动丝杠Ⅰ转动的电机Ⅰ,螺旋传动在丝杠Ⅰ上且滑动连接在圆钢Ⅰ上的位移座Ⅰ,电机Ⅱ和立座均固接在位移座Ⅰ上。
所述拖台Ⅱ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直线驱动机构Ⅱ,通过直线驱动机构Ⅱ调节左右位置的位移座Ⅱ,位移座Ⅱ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轴,轴的上端固接有弧杆,弧杆的边端固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下端螺纹连接有预紧部。
所述直线驱动机构Ⅱ包括转动连接在拖台Ⅱ下端的丝杠Ⅱ,拖台Ⅱ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丝杠Ⅱ转动的电机Ⅲ,拖台Ⅱ下端固接有圆钢Ⅱ,位移座Ⅱ与丝杠Ⅱ螺旋传动,位移座Ⅱ滑动连接在圆钢Ⅱ上;拖台Ⅱ上设有延伸至左端的槽口,位移座Ⅱ位于所述槽口。
所述限位杆上套设有通过阻尼定位的压部。
所述拖台Ⅰ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直口,拖台Ⅰ的下方设置有电动缸Ⅰ,电动缸Ⅰ的上端固接有托部,托部的顶部位于两个直口内。
所述的鞋子胶粘工艺,拖台Ⅰ的右侧设有电动缸Ⅱ,通过电动缸Ⅱ驱动实现升降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固接有压部,压部位于拖台Ⅰ右侧的上方。
所述压部内安装有电动缸Ⅲ,以及通过电动缸Ⅲ驱动实现左右移动的扩展部,扩展部位于压部的左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鞋子胶粘工艺流程图;
图2为鞋子胶粘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鞋子胶粘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鞋子胶粘装置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岩军,未经唐岩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58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