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结构与外幕墙的新型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93879.2 | 申请日: | 202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0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深山;郜江俊;汪栋;赵国华;程小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2/96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结构 幕墙 新型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结构与外幕墙的新型连接结构,包括木梁和幕墙以及设置在木梁和幕墙之间的连接机构,所述钢板抱箍的内侧壁上覆盖有弹性胶层,所述弹性胶层将钢板抱箍与木梁粘接,所述钢板抱箍包括均呈U型的上抱箍和下抱箍,所述上抱箍的两端与下抱箍的两端固定连接,以围合成包住木梁的结构,所述上抱箍的右端延伸有上连接片,所述下抱箍的左端延伸有下连接片,所述上连接片贴合在下抱箍的右端的外侧壁上,所述下连接片贴合在上抱箍的左端的外侧壁上。本发明的木结构外幕墙,通过弹性胶层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钢板抱箍与木梁之间连接,实现对于木梁结构的加强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幕墙,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木结构与外幕墙的新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外幕墙是指建筑的外墙围护,外幕墙一般由与建筑主体连接的支撑梁和连接在支撑梁上的面板构成,需要相对建筑主体具有一定的位移或变形能力,外幕墙一般不承重,主要起装饰、隔热以及隔音等的作用,因此,外幕墙通常具有质量轻、抗风抗震能力强以及方便维护更新等的特点,为此,具有抗震好、重量轻等优点的木结构梁常被作为支撑结构,让木结构梁与外部的面板配合。
然而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木结构梁与外部的面板之间主要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如专利号为202220928452.6,名称为木拱与木梁上侧之间玻璃幕墙的连接装置的发明专利,公开了通过设置连接架和连接板以及限位块的方式来实现木梁与玻璃幕墙的连接,然而上述方式的连接装置,连接板与木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采用螺栓固定,而螺栓的钻入会降低木梁的结构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降低木梁结构强度的一种木结构与外幕墙的新型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木结构与外幕墙的新型连接结构,包括木梁和幕墙以及设置在木梁和幕墙之间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钢板抱箍和转接件,所述钢板抱箍套接在木梁上,所述转接件的一端焊接固定在钢板抱箍上,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幕墙固定,所述钢板抱箍的内侧壁上覆盖有弹性胶层,所述弹性胶层将钢板抱箍与木梁粘接,所述钢板抱箍包括均呈U型的上抱箍和下抱箍,所述上抱箍的两端与下抱箍的两端固定连接,以围合成包住木梁的结构,所述上抱箍的右端延伸有上连接片,所述下抱箍的左端延伸有下连接片,所述上连接片贴合在下抱箍的右端的外侧壁上,所述下连接片贴合在上抱箍的左端的外侧壁上,通过钉子穿过上连接片和下抱箍的右端以及下连接片和上抱箍的左端后紧固到木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连接片与上抱箍右侧的外侧壁之间连接有上加强筋,所述下连接片与下抱箍左侧的外侧壁之间连接有下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均为三角板结构,并与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端部焊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幕墙包括有热镀锌管和铝单板以及幕墙板,所述铝单板通过螺栓组固定在转接件背向钢板抱箍的端部上,所述幕墙板固定在铝单板背向连接的一侧,所述热镀锌管固定在铝单板上,且热镀锌管呈螺旋状设置,其内通有换热液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件包括上件和下件,所述上件和下件均为槽钢结构,端部通过焊接分别固定在上抱箍和下抱箍的外侧壁上,所述上件和下件内均设有若干个加强筋条,若干个所述加强筋条分别焊接在上件和下件的上下两侧边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筋条为X型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抱箍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根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用于在上抱箍套在木梁上时,支撑条的端部抵接在木梁的外侧面上,以使得上抱箍与木梁之间形成用于填充弹性胶层的填充空间,所述上抱箍的上侧固定有与填充空间连通的注入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38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