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管制风冷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79049.4 | 申请日: | 2023-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6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 发明(设计)人: | 经武辉;唐进军;章立标;严冬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13/00;F25B41/40;F25B49/02;F24F11/89;F24F11/84;F24F11/64;F24F11/65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柳培乐;徐关寿 |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制 风冷 机组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热泵空调领域,特别是四管制风冷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四管制风冷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翅片盘管、热水侧换热器、冷水侧换热器、三通阀、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气液分离器,所述翅片盘管包括进风侧的第一换热回路和出风侧的第二换热回路,第二换热回路的换热面积大于第一换热回路。本申请的四管制风冷热泵机组,可根据环境及工况的需求,通过使用不同的翅片盘管换热回路,当环境温度低于压缩机吸气饱和温度时,翅片盘管内仍不会积存制冷剂,可使尽可能多的制冷剂参与到制冷系统的循环,防止因参与工作的制冷剂循环量减少而导致机组蒸发温度明显下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泵空调领域,特别是四管制风冷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四管制的风冷热泵机组越来越多,但普遍存在冬季制冷+热水模式运行时,当环境温度低于压缩机吸气饱和温度时,制冷剂会向翅片盘管内迁移,导致参与工作的制冷剂循环量减少,机组蒸发温度明显下降,影响机组的运行效率,严重时还会影响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多采用阀门来控制制冷剂向翅片盘管的迁移,具体解决方法如下,解决方法一:在四通阀与翅片盘管连接管上设置电动球阀,制冷+热水模式下,将电动球阀关闭,防止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经四通阀迁移至翅片盘管内。解决方法二:在四通阀与气液分离器连接管上设置单向阀,当气液分离器内压力高于翅片盘管内压力时,阻隔制冷剂的迁移,例如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申请公开号:CN113446756A。但是上述解决方案只能一定程度上阻隔制冷剂往翅片盘管迁移,而且其无法做到将已经积存在翅片盘管内的制冷剂赶回制冷系统参与循环。此外,对于上述的解决方法二,单制热水模式下,低压回气经过单向阀时可能会引起压力损失,进而影响压缩机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四管制风冷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热泵机组运行效率高且可靠性好。
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四管制风冷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翅片盘管3、热水侧换热器9、冷水侧换热器7、三通阀12、第一电子膨胀阀6、第二电子膨胀阀13、气液分离器8,所述翅片盘管3包括进风侧的第一换热回路和出风侧的第二换热回路,第二换热回路的换热面积为第一换热回路的1.5-5倍;所述压缩机1出口与四通阀2的接口D相连,四通阀2的接口C与热水侧换热器9相连,四通阀2的接口E与翅片盘管3的第二换热回路一端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8设有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两个进口之一与四通阀2的接口S连接,另一个进口与冷水侧换热器7出口连接,气液分离器8的出口与压缩机1进口连接;所述热水侧换热器9与三通阀12接口A相连,三通阀12接口B与翅片盘管3的第一换热回路一端相连,第一换热回路另一端与三通阀12接口C并接后分别与第一电子膨胀阀6、第二电子膨胀阀13连接;第一电子膨胀阀6与冷水侧换热器7进口连接,第二电子膨胀阀13与第二换热回路另一端连接且两者间还设有旁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6相连;不同运行模式时,第一换热回路、第二换热回路择一作为室外换热器。
特别的,所述热水侧换热器9出口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0,第二单向阀10出口与储液器11相连,储液器11与三通阀12接口A相连。
特别的,所述第一换热回路与三通阀12接口C并接后与干燥过滤器5连接,干燥过滤器5出口分别与第一电子膨胀阀6、第二电子膨胀阀13连接。
特别的,所述旁路中设有单向阀4,第一换热回路出口与三通阀12接口C、第一单向阀4出口并接后连接至干燥过滤器5进口。
特别的,所述三通阀12为电动三通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790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