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点样液、使用点样液制备的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77631.7 | 申请日: | 202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8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赵雯雯;潘维华;郑叶;吉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31 | 分类号: | G01N33/531;G01N33/543;G01N33/68;G01N21/7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样液 使用 制备 蛋白质 芯片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样液,涉及免疫检验技术领域。该点样液包括表面活性剂、保护剂、保湿剂和生物缓冲液。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点样液制备蛋白质芯片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将表面活性剂、保护剂、保湿剂以及生物缓冲液进行混合制备点样液,采用制备的点样液制备了蛋白质芯片,在使用制作的蛋白质芯片检测待测物质时,CCD收集的图片中显示的样品信息非常清晰,不会出现空心问题,提高了免疫检测试剂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样液、使用点样液制备的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物理学、微电子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交叉形成的高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是通过缩微技术,根据分子间特异性地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命科学领域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集成于硅芯片或玻璃芯片表面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通过微加工工艺,可以在厘米见方的芯片上集成成千上万个与生命相关的信息分子,从而实现对基因、配体、抗原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行高效快捷的测试和分析。利用生物芯片技术,一次可以对被检测对象进行多个指标的检验。按照芯片上固化的生物材料的不同,可以将生物芯片划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多糖芯片和神经元芯片。
蛋白质芯片是将微量蛋白质按一定的阵列固定到特定的固相载体上,然后与要检测的生物样品如组织、细胞、体液等进行反应,样品中某些特定的蛋白质与芯片表面蛋白结合,这些结合的蛋白质再通过某种具信号放大作用的物质结合后,通过仪器检测信号从而分析得出结果。此方法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高通量和并行分析的优点,能在一次实验中提供相当大的信息量,使我们能够全面、准确的分析一群相关蛋白质,同时,需求的样本量非常少,是以往单种蛋白质检测的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点样法是制备蛋白质芯片最为常用的方法,即在点样之前合成好固定探针,然后通过点样仪将合成好的样品转移至基片上。点样法又分为接触式点样和非接触式点样,非接触式点样法是以压电原理将样品通过毛细管直接喷至基片表面,其优点是点样精度高、速度快;接触式点样法是将点样针头直接浸入样品池中蘸取样品,当针头与表面基片接触时,由于针头、液体、基片之间表面能发生变化,样品便会黏着于基片表面,接触式点样适用性广,可点样品多,点样过程安全。
常用的使用蛋白质芯片检测样本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发光法、荧光标记法和显色法三种,化学发光是指发光剂在化学反应时,吸收了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能,使反应的产物分子或反应的中间态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产生发光的现象。化学发光法即将发光剂标记到抗原或抗体上,通过其直接反应或酶的催化使其发射出光子,通过发光信号的收集对反应体系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用CCD进行收集,通过光信号的强弱来判断被测样本中特定标志物抗体的浓度。化学发光法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度、微型化、样本用量少等优点,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筛查、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中逐渐得到临床认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样本时,可以先将蛋白质用点样液进行稀释,并将含有蛋白质的点样液在芯片基质上进行点样以制作蛋白质芯片,再用制作好的蛋白质芯片检测被测样品,最后用CCD收集显示的图片。然而,在实际使用该方法检测样本时,由于现有的点样液易挥发、蛋白性质或构象改变等因素的存在,CCD收集到的显示图片经常会出现空心问题,即显示的图片边缘区域识别度较高,而中间区域识别度较低,从而导致结果异常。因此,蛋白质芯片检测结果中显示图片的空心问题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点样液,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该点样液制作的蛋白质芯片。由于本发明的点样液性质稳定,使用本发明的点样液制备的蛋白质芯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得在使用该蛋白质芯片检测样本时,点样液不易挥发,从而使得检测结果显示的图片规整、清晰,以解决显示结果中出现的空心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776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