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聚合物超临界发泡材料用的冷却定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64056.7 | 申请日: | 2023-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1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桦;黄旭升;刘明;罗著光;李伟;陈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恒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02 | 分类号: | B29C44/02;B29C44/34;B29C33/72 |
代理公司: | 嘉兴华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54 | 代理人: | 葛学超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聚合物 临界 发泡 材料 冷却 定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聚合物超临界发泡材料用的冷却定型装置,包括,模压单元;同步模压单元;梯度冷却单元;下料管件。通过上下模压驱动件动作,上侧的模压驱动件会推动预加热的模压头向中部模压腔靠近,而下侧的模压驱动件会整体推动运转台抬升,完成对中部模压组件和底板上下的密封,此时顶部出气口和底部出气口会在抽灌单元的作用下,将存储件中的临界态二氧化碳传输到上述密封空间内,进而使二氧化碳和加热熔融的原材进行混合,再配合模压驱动件会持续运动,进而使下压模板组件以及模压板和中部模压组件、底板之间的空间减少,从而增加密封空间的压强,使原材和二氧化碳充分混合,从而减少后期冷却定型产生的大泡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泡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聚合物超临界发泡材料用的冷却定型装置。
背景技术
超临界发泡材料是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或氮气等其他气体注入特殊的塑化装置中,使气体与熔融原料充分均匀混合/扩散后,形成单相混合溶胶,然后将该溶胶导入模具型腔或挤出口模,使溶胶产生大的压力降,从而使气体析出形成大量的气泡核;在随后的冷却成型过程中,溶胶内部的气泡核不断长大成型,最终获得微孔发泡的塑料制品。
中国专利(CN202210736844.7)公开了一种聚合物超临界发泡材料冷却定型装置,涉及定型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冷却箱,冷却箱的表面设置有冷却机构,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定型机构;冷却机构包括保护框和循环箱,冷却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保护框,保护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联结管的一端,联结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循环箱;定型机构包括顶板、限位框和承接框,多个卡接槽与限位板对应设置,承接槽的底端分别联通设置有圆形槽,承重板的顶端四侧分别开设有固定槽。本发明为一种聚合物超临界发泡材料冷却定型装置,可以快速帮助放置槽内部降温,在降温可以促进模腔内超临界流体的物理扩散速率,并且限制了发泡材料的规格,发泡材料不溢出。
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发泡材料在加工时,大多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材料加热压模,再从模具中冷却出料,而对于发泡材料来说,随着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会导致材料定型的尺寸发生收缩以及泡孔的形态收缩,而在这个收缩过程中,对于发泡材料的小泡孔来说几乎影响不大,而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泡孔的来说影响严重,从而在大泡孔收缩的影响下导致发泡材料的成型强度低下,影响产品的成型质量;
2.现有的发泡原理在投放到模具中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一部分多层材料会选用颗粒原材料进行加热定型,而在将颗粒原材投放到模具中,往往需要工人进行手工摊均匀,导致操作自动化程度低,不符合发泡材料行业的发展需求,且加工过后模具的内部易产生产品残留下的残屑,从而需要对模具的内部进行及时的清理,清理不及时也会影响发泡材料冷却定型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生产聚合物超临界发泡材料用的冷却定型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聚合物超临界发泡材料用的冷却定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聚合物超临界发泡材料用的冷却定型装置,包括,
模压单元;
同步模压单元,用于对底部模具进行上料闭合的所述同步模压单元活动设置在所述模压单元的侧部;
梯度冷却单元,用于对发泡材料进行定型梯度冷却的所述梯度冷却单元活动设置在所述模压单元的侧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恒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恒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640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