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量子算法的混凝土裂缝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55614.3 | 申请日: | 2023-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29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范兴奎;王一攀;桑德政;伊廷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95 | 分类号: | G01N21/95;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育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9 | 代理人: | 陶秋 |
地址: | 26652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量子 算法 混凝土 裂缝 检测 装置 | ||
1.基于量子算法的混凝土裂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检测部分(2)、清洁部分(3)和标记部分(4);所述车体(1)上转动连接有两根滚轴,每根滚轴上均安装有两个滚轮(101),四个滚轮(101)均与地面接触,车体(1)上安装有把手(102);车体(1)前端面开设有辅助槽(103),车体(1)顶端面呈线性阵列状开设有五个安装孔(104),五个安装孔(104)均为长条形孔状结构;所述检测部分(2)由滑动杆(201)、安装块(202)、探头(203)和锁紧螺母(204)组成,滑动杆(201)共设有六根,六根滑动杆(201)分别滑动连接在六个安装孔(104)内;每根所述滑动杆(201)底端面均焊接有一个安装块(202),每个安装块(202)底端面均安装有一个探头(203),当滑动杆(201)在安装孔(104)内向前移动10cm时探头(203)位于车体(1)前端面前侧7cm处;所述清洁部分(3)由安装座(301)、电动伸缩杆(302)、转动座(303)、转轴(304)和叶轮(305)组成,安装座(301)焊接在车体(1)顶端面;所述标记部分(4)由储液桶(401)和排液管(402)组成,储液桶(401)安装在车体(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量子算法的混凝土裂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滑动杆(201)的上半部分均开设有螺纹,每根滑动杆(201)的上半部分均螺纹连接有一个锁紧螺母(204),当锁紧螺母(204)拧紧后锁紧螺母(204)的底端面与车体(1)顶端面弹性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量子算法的混凝土裂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303)位于车体(1)前侧,转动座(303)上转动连接有一根转轴(304),转轴(304)上安装有叶轮(305),叶轮(305)位于探头(203)前侧10cm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量子算法的混凝土裂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04)通过带轮以及皮带与车体(1)上的滚轮轴相连接,当滚轮轴转动时叶轮(305)也呈转动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量子算法的混凝土裂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01)为L形结构,安装座(301)底端面安装有一根电动伸缩杆(302),电动伸缩杆(302)下方一端固定在转动座(303)上,当电动伸缩杆(302)收缩时转动座(303)呈向上移动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量子算法的混凝土裂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桶(401)下方连接有一根排液管(402),储液桶(401)内盛放有标记液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量子算法的混凝土裂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402)位于叶轮(305)后侧位置,排液管(402)外壁后端面与转动座(303)内壁前端面接触,当转轴(304)转动时叶轮(305)与排液管(402)弹性接触,此时排液管(402)呈间歇滴液状态,此时滴出的液体线条呈间歇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量子算法的混凝土裂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端面安装有一个吸尘器(5),吸尘器(5)通过连接管与吸尘管(501)相连接,吸尘管(501)安装在辅助槽(103)内,吸尘管(501)位于探头(203)后侧5cm处;
车体(1)顶端面安装有一个过滤盒(502),过滤盒(502)与吸尘器(5)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量子算法的混凝土裂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部安装有控制盒(6),控制盒(6)设置有量子计算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556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