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库塘水质净化移动式土渗浮床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46233.9 | 申请日: | 202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2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洪;付和成;谢鑫;朱彬;作建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66;C02F1/40;C02F1/28;C02F1/24;C02F1/32;C02F1/78;C02F3/28;C02F101/14;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钟斌 |
地址: | 650093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质 净化 移动式 土渗浮床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库塘水质净化移动式土渗浮床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在漂浮承载平台尾部的推进装置和安装在船头的转向装置;所述的探测器包括安装在漂浮承载平台底部的水质检测器、安装在漂浮承载平台首端的障碍检测装置和摄像头;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包括顺次连通的抽水装置、粗过滤池、精过滤池、曝气池、滤沫池和监测池。该装置在过滤截留、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下高效的去除污染物,造价和运行成本都比较低、管理方便、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出水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性、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可以自动检测并净化污水,解放劳动力,提高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然水域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库塘水质净化移动式土渗浮床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湖库众多,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水库约为8万余座,库容量为4.3×1011m3,水库在供水、防洪、航运、渔业和发电等方面潜力巨大的同时,在维持生态系统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致使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的排放量逐渐增加,导致水质资源恶化,影响水库水质,对水库水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而当务之急就是开展水库生态修复,改善水库水质。
目前用于改善水库、湖泊、河流等的水质而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在固定位置设置水质净化装置引入周边的污水或通过产生涡流向水里供氧。然而,利用这种固定式水质净化装置净化污水的方式需要设置大量水质净化装置或设置大容量的水质净化装置,其设置及运行成本高,同时,固定的装置无法精准和灵活的处理水质不达标区域的污水,降低了库塘污水净化的效率。为解决这种固定式水质净化装置的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尝试采用移动式水质净化装置来有针对性的处理库塘受污染区域,但已有的移动式水质净化装置需要需要工作人员亲自驾驶或人工操作,运行和操作成本较大。
土渗装置是土地处理的一种类型,通过有控制的将浊度污水投放于渗滤介质的表面,使其在渗透的过程中经历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最终达到净化浊度污水的目的。该装置可以采用渗透性能较好的填料作为滤料介质代替天然土壤,针对浊度污水中需要去除的不同污染物质采用对应的填料,在过滤截留、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下高效的去除污染物,造价和运行成本都比较低、管理方便、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出水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性、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库塘水质净化移动式土渗浮床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库塘水质净化移动式土渗浮床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能够人工或自主检测水质、移动并进行水质净化,控制方便,可以减少人工运营费,对水污染区域进行精准并及时的净化处理;同时,土渗浮床系统所采用的填料来源广泛,装置一体化程度高、结构较简单,利于安装和维修,反冲洗简便,净化效率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库塘水质净化移动式土渗浮床,包括漂浮承载平台、动力装置、水净化装置、探测器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在漂浮承载平台尾部的推进装置和安装在船头的转向装置;所述的探测器包括安装在漂浮承载平台底部的水质检测器、安装在漂浮承载平台首端的障碍检测装置和摄像头;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包括顺次连通的抽水装置、粗过滤池、精过滤池、曝气池、滤沫池和监测池;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电源模块、网络模块、定位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抽水装置的入水口与水质检测器相邻;所述的粗过滤池内安装多层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沿水流方向网眼依次减小;
所述的精过滤池包括三个相邻的填料箱,第一填料箱与第二填料箱下端连通,第二填料箱与第三填料箱上端连通;所述的第一填料箱从上往下依次铺设火山石与粉煤灰混合填料、鹅卵石,第二填料箱从上往下依次铺设赤泥分子筛填料、鹅卵石,第三填料箱内铺设活性炭填料;
所述的第一填料箱、第二填料箱、第三填料箱内填充量为4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462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