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抗凝的纳米铜-氟化石墨烯涂层透析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241482.9 申请日: 2023-03-14
公开(公告)号: CN115944789B 公开(公告)日: 2023-05-09
发明(设计)人: 张凌;刘壮;刘晨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A61L29/10 分类号: A61L29/10;C25D15/00;A61L29/16;A61L33/02
代理公司: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代理人: 刘业芳
地址: 6100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抗菌 抗凝 纳米 氟化 石墨 涂层 透析 导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抗凝的纳米铜‑氟化石墨烯涂层透析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纳米铜颗粒与丙酮溶液混合,得到纳米铜‑丙酮溶液;将透析导管浸入所述纳米铜‑丙酮溶液,并进行溶胀处理,得到铜包埋透析导管;将所述铜包埋透析导管表面构筑氟化石墨烯涂层即可。所述透析导管将纳米铜和氟化石墨烯进行有机结合,使透析导管具有杀菌作用的同时还降低了自身的表面能,具有超疏水的功效;另外,纳米铜的引入还起到了稳固氟化石墨烯涂层的作用,功能更加长效。综合使得本发明的透析导管具有显著杀菌效果,并可显著减少血小板粘附、激活及血液中血小板的损失,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抗凝的纳米铜-氟化石墨烯涂层透析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2017年,全球慢性肾脏病患者达6.9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9.1%,其中血液透析患者约314万,这一数目还在逐年增长。除使用长期导管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外,透析导管对于等待肾移植或动静脉内瘘成熟前或长期通路建立前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命线。规律透析患者常需每周透析3~4次,每次4h左右才能实现充分透析,因此透析导管维持通畅及功能良好是至关重要的。尽管目前临床中已有肝素、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在透析中的广泛应用,但透析导管相关感染与透析导管血栓的形成是目前透析导管应用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透析导管功能丧失的最主要原因。透析导管功能丧失常后需要选择其他中心静脉作为新置管位置,植入新的透析导管。人体可用于置管的中心静脉主要为左颈内、右颈内、左股静脉及右股静脉,其中左、右颈内静脉置管时导管尖端位于心脏与上腔静脉交接处或位于心房内。导管相关的感染与血栓的形成会引起血流感染、局部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这不仅会危急患者生命,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从长远角度讲,还会损伤患者的血管,不利于患者有限的血管资源的保护。

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在临床的发生率在5~10%左右,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下临床可见的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发生率不同研究波动于28~70%不等,且药物引发的全身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甚至死亡事件成为了新的并发症。更多的研究开始聚焦于导管材料本身,尝试通过改善导管材料本身的血液相容性来减少血栓事件,尽管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已走向临床应用的可减少导管相关感染及减少血栓形成事件的透析导管仍然稀缺。如百特公司的海豚涂层透析导管虽在体外实验中减少了血小板的粘附,但并无抗菌杀菌性能,且由于其工艺,造价昂贵,市面销售价格接近普通透析导管价格的2倍,临床推广使用困难。又如国外市场在售的肝素涂层,由于肝素活性物质的释放及结合位点的饱和,展现的效果并不如预期。且同时具备抗菌及抗凝的透析导管产品仍属市场空白。

故基于此,提出本发明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抗凝的纳米铜-氟化石墨烯涂层透析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抗菌抗凝的纳米铜-氟化石墨烯涂层透析导管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纳米铜颗粒与丙酮溶液混合,得到纳米铜-丙酮溶液;

(2)将透析导管浸入所述纳米铜-丙酮溶液,并进行溶胀处理,得到铜包埋透析导管;其中,溶胀处理过程中透析导管体积将增大,纳米铜颗粒则包埋进入透析导管材料中;

(3)将所述铜包埋透析导管表面构筑氟化石墨烯涂层,即得到所述抗菌抗凝的纳米铜-氟化石墨烯涂层透析导管。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纳米铜颗粒的尺寸为2~5nm;所述纳米铜-丙酮溶液中,铜的浓度为1~10mg/mL。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溶胀处理的时间为4~24h。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铜包埋透析导管表面构筑氟化石墨烯涂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氟化石墨烯加入无水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得到第一氟化石墨烯溶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414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