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包皮环切器固定装置及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33748.5 | 申请日: | 2023-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27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董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赫美康健(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20 | 分类号: | A61B18/20;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爱普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0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激光 技术 包皮 环切器 固定 装置 操作方法 | ||
1.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包皮环切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环机构(10),该套环机构(10)包括下环组件(11)以及与下环组件(11)配合的上环组件(12),所述下环组件(11)套设在患者阴茎外周,以配合承载患者阴茎外的包皮,所述上环组件(12)套设在患者阴茎外周、且置于下环组件(11)上部,用以抵压置于下环组件(11)上的多余包皮,并对环切包皮的伤口止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技术的包皮环切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组件(12)内形成一腔体,该腔体的中部设有一活动式挡持板(16),腔体通过所述活动式挡持板(16)分为上容纳腔(121)与下容纳腔(122),所述上容纳腔(121)内用以盛装止血药水或胶水,所述下容纳腔(122)的环底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液孔(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激光技术的包皮环切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出液孔(123)以上环组件(12)的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地开设在下容纳腔(122)的环底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技术的包皮环切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组件(11)包括外环(13)、置于外环(13)内的可调节式软环(14)以及设置在外环(13)与可调节式软环(14)之间的若干支撑条(15),外环(13)与可调节式软环(14)同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激光技术的包皮环切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支撑条(15)为六至八条,且若干支撑条以外环(13)的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在外环(13)与可调节式软环(14)之间,每一支撑条(15)的两端对应连接至外环(13)与可调节式软环(14)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激光技术的包皮环切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式软环(14)呈开口结构,开口的一端形成粘接段(141),开口的另一端形成被粘接段(142),通过可调节式软环(14)粘接段(141)紧贴至被粘接段(142)处,以调节可调节式软环(14)的环径。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激光技术的包皮环切器固定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下环组件(11)的可调节式软环(14)套设在患者阴茎外周,使得可调节式软环(14)的内周抵靠至患者阴茎处;
S2.将患者阴茎外的多余包皮翻至下环组件(11)的外环(13)上;
S3.将套环机构(10)中的上环组件(12)套设在患者阴茎外周、并置于下环组件(11)上部,且抵压至下环组件(11)中外环(13)上的多余包皮处,使得患者多余的包皮置于下环组件(11)与上环组件(12)之间;
S4.医护人员手持激光枪沿套环机构(10)的外周环切灼烧包皮,并通过上环组件(12)与下环组件(11)配合,以对患者包皮环切伤口处止血;
S5.最后将套环机构(10)的下环组件(11)与上环组件(12)沿患者龟头处拨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根据患者阴茎的不同大小,通过可调节式软环(14)的粘接段(141)紧贴至被粘接段(142)处,以调节可调节式软环(14)的环径,使得可调节式软环(14)的内周抵靠至患者阴茎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下环组件(11)与上环组件(12)之间预留1mm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抽动上环组件(12)中的活动式挡持板(16),同时将上环组件(12)沿下环组件(11)处移动,使得上环组件(12)中下容纳腔(122)的环底壁与下环组件(11)合并至一起,上环组件(12)中的上容纳腔(121)内的止血药水或胶水进入下容纳腔(122),且止血药水或胶水沿下容纳腔(122)环底壁上的出液孔(123)流出至患者包皮环切处,以对伤口处止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赫美康健(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赫美康健(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3374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OFDM系统的符号残留相位偏差补偿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钩体铸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