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环境治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31012.4 | 申请日: | 2023-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0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 发明(设计)人: | 高世凯;龚雪文;张昊;葛建坤;王爱丽;张磊;李圆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63B35/32;C02F1/00;B30B9/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744 | 代理人: | 李建芳 |
| 地址: | 450046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环境 治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河道环境治理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后部设有固定机构,外壳后部设有打捞组件,外壳顶面前端开设有空腔,空腔上部设有挤压组件,挤压组件包括挤压板,挤压板上方对称设有两个封板,封板与挤压板滑动连接,挤压板下部设有导板,导板底面后端与空腔后壁转动连接,导板顶面中部开设有斜槽,斜槽底面后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漏孔,挤压板后部还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使挤压板往复移动,空腔后部还设有撒药组件,撒药组件向河流中投放药剂。本装置能够自主进行藻类的打捞除水操作,且还可以将挤干的藻类与水分进行分类储存,同时又可以通过排出水分达到撒药治理河流富营养化的目的,一举多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环境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河流环境是指河水所流经的空间环境,包括河床、漫滩、阶地、水体及水中所含各种物质,其中物质又包括有机质、无机质和生物体,而在河流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时就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则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进而将造成藻类的爆发引发绿潮,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将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藻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其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为此在河流产生藻类爆发情况时,管理人员便需要及时的对藻类进行治理并着力于修复河流的空间环境,避免河流环境恶化影响到周边城市居民用水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现有的方法多是通过人工打捞藻类降低藻类对河流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同时配合着富营养化缓解药物的投放工作来达到对河流环境的全面治理效果。
在当前藻类的打捞过程中,工作人员只会将藻类利用漏网捞出并暂存在船只上,这样其内含有的水分就会严重占用船只的承载空间,若在打捞后进行沥干又将占用清理藻类用的网,继而将影响到藻类治理工作的速率,并且沥干的方式难以达到足够的除水效果,还是会有大量的水分被藻类吸收在其中,仍然会造成船只的承载负担,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河道环境治理装置。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环境治理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环境治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后部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将外壳滑动连接在船只上;
所述外壳后部设有打捞组件,所述打捞组件用于捞取河流上的藻类;
所述外壳顶面前端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上部设有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上方对称设有两个封板,所述封板与挤压板滑动连接,所述挤压板下部设有导板,所述导板底面后端与空腔后壁转动连接,所述导板顶面中部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底面后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漏孔;
所述挤压板后部还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使挤压板往复移动;
所述空腔后部还设有撒药组件,所述撒药组件向河流中投放药剂。
优选地,所述挤压板为T型结构并与空腔顶面滑动接触,所述挤压板底面为波浪型结构,所述空腔侧部相对封板上方的位置设有刮板,所述刮板下端为弧面结构并与封板顶面挤压配合,所述刮板外壁对称固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空腔内壁开设有与限位块滑动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顶面与限位槽顶面之间固设有压缩弹簧。
优选地,所述封板顶面内侧端为斜面结构,所述封板外侧端贯穿空腔侧壁延伸至外部并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封板底面外侧端开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内侧壁后部开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导槽后端设有导块,所述导块与第一导槽以及第二导槽均滑动配合,所述导块为圆柱结构并与挤压板顶面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310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