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及动力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28659.1 | 申请日: | 202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88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汪思学;刘红兵;郭琪琦;卫镜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193;H02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苑琳琳 |
地址: | 51804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动力 总成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及动力总成。该电机包括定子、端盖和壳体。壳体可用于安装于定子和端盖,定子和端盖沿电机的轴向相邻排列。端盖包括外周面、一个侧面和内部通道,其中,外周面包括至少一个进液口,该至少一个进液口用于通过壳体接收冷却液。一个侧面朝向定子,且该一个侧面包括多个出液口。而内部通道可用于连通一个或多个进液口和多个出液口。在本申请提供的电机中,冷却液可通过至少一个进液口进入到端盖中,并通过多个出液口喷淋至定子,从而实现对定子的冷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机及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车辆中电机或动力总成中的冷却液流道通常包括定子铁芯和壳体之间形成的冷却液流道、定子铁芯内设的冷却液流道。但是,随着电机的小型化和电机功率的提升,对于电机的散热效率和散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电机或动力总成的冷却效果,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及动力总成,通过端盖内部设置冷却液通道,不仅减少冷却液通道所占用的空间,并可以提升电机及动力总成的散热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定子、端盖和壳体,壳体可用于安装定子和端盖。其中,定子和端盖可沿电机的轴向相邻排列,端盖可包括外周面、一个侧面和内部通道。外周面包括至少一个进液口,该至少一个进液口用于通过壳体接收冷却液。一个侧面朝向定子,且该一个侧面包括多个出液口,而内部通道可用于连通至少一个进液口和多个出液口。这样,由进液口进入至端盖的冷却油可经过出液口喷淋至定子,从而可提升对定子的散热效率。另外,在该电机中,由端盖与壳体形成的冷却结构的结构较为稳定,且其占用的空间较小,以降低其与壳体内的其它结构之间发生干涉的风险,从而使出液口根据电机的冷却需求进行设置,以实现对电机的有效散热,进而提升电机的运转性能。
在本申请中,内部通道包括径向通道及轴向通道,其中径向通道用于连通进液口,轴向通道用于连通出液口,且径向通道和轴向通道相连通。这样可通过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的通道的转接来实现进液口与出液口的连通,其可有利于减小端盖尺寸,并可减少端盖的外部管线,从而使端盖的加工工艺较容易管控,以提高端盖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径向通道沿电机轴向的宽度大于轴向通道沿电机径向的宽度,其可通过径向通道和轴向通道的腔体宽度的变化,来增加冷却油在端盖的内部通道内流动的压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冷却油从出液口喷射出的速度,进而提高定子的冷却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轴向通道可沿电机轴向贯穿端盖的一个侧面,定子可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定子绕组缠绕定子铁芯。另外,径向通道或出液口沿电机轴向的投影可落入定子绕组沿电机轴向的投影的范围内,从而使经出液口喷射出的冷却油可沿电机的轴向喷淋至定子绕组的端面,以实现对定子绕组的冷却。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部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径向通道、环形通道及多个轴向通道,且至少一个径向通道通过环形通道连通多个轴向通道。从而起到一连多的效果,以减少端盖内管道的设置,进而简化端盖的结构。
另外,环形管道沿电机轴向的宽度大于径向通道沿电机径向的宽度,且环形管道沿电机径向的宽度大于轴向通道沿电机径向的宽度,从而通过径向通道、环形通道和轴向通道的腔体宽度的变化,来增加冷却油在端盖的内部通道内流动的压力,其有利于提高冷却油从出液口喷射出的速度,进而提高定子的冷却效率。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液口还可以包括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朝向定子设置,且环形凸起的内径小于轴向通道的内径,以通过轴向通道与环形凸起的内径的尺寸差,来达到增加冷却油经轴向通道进入环形凸起的压力,从而提高冷却油从出液口喷射出的速度,进而提高定子的冷却效率。
定子通常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另外,沿电机的径向,环形凸起与电机轴线的间距小于定子绕组的外周面与电机轴线的间距,从而可使冷却油经环形凸起喷射于定子绕组的端面,从而实现对定子绕组的端面的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286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