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液体-钌/铑系膦化物催化氢化的SEBS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26522.2 | 申请日: | 2023-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7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童浩瀚;陆体超;刘曙阳;周小梅;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8/04 | 分类号: | C08F8/04;C08F297/04;B01J3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莫冬丽 |
地址: | 2100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液体 铑系膦化物 催化 氢化 sebs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液体‑钌/铑系膦化物催化氢化的SEBS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钌系膦化物或铑系膦化物作为主催化剂,以季铵盐离子液体或吡啶盐离子液体作为主催化剂的固定剂与溶剂制备催化剂体系,然后将催化剂体系以及SBS放入有机溶剂相内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在完成反应后反应混合物可形成明显的两相分层,从而可通过简单的倾析处理即可将分层的催化剂体系全部分离出来,分离后的催化剂体系无需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即可直接使用,且重复使用的催化剂体系催化活性高,使用时无需增补新的催化剂体系即可直接使用。可适用于热塑性弹性体与复合材料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SEBS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液体-钌/铑系膦化物催化氢化的SEBS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SBS)是一类通过活性阴离子聚合合成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力学、耐摩擦性能、电学性能,且无需硫化、成型简单、边角料可再次加工使用,因而被广泛用于玩具、汽车、粘合剂等领域,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然而,SBS分子链上的高反应活性双键易在光、热、氧、辐射的作用下形成大量a-H自由基与过氧化物,并进一步引起SBS的断链与降解,大幅降低其综合性能。对此,将SBS氢化处理以制备SEBS是解决该技术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氢化处理是通过氢气与SBS上双键的加成反应,在反应过程中SBS中的不饱和碳碳双键被转变为活性更低、更为稳定的碳碳单键,从而提高SBS的热稳定性、耐氧化性、耐高温能力及耐腐蚀能力。因此,在氢化反应过程中氢气与双键的加成程度越高——即氢化度愈高,SEBS的综合性能愈优异。
在SBS氢化处理过程中,催化剂是影响其氢化度的决定性因素。现有技术中因茂金属催化剂与贵金属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加氢选择性、温和的反应条件、良好的加氢活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例如在公开号为CN104226365A,名称为一种新型加氢催化剂的制备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新型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其采用二段蒸馏的方法制备出了双茂钛Cp2TiCl2,然后采用简单的方法制备出了锂盐配合物LiN(2,6-Me2C6H3)Me,将上述制备出的两种化合物在乙醚溶液中制备出了目标产物Cp2TiCl[N(2,6-Me2C6H3)(CH3)]。该催化剂在SBS加氢中显示出了优良的加氢性能,加氢度能够达到95%~98%。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后都会采用水回收的方式对催化剂进行回收利用,但是采用茂金属催化剂与贵金属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会存在催化剂回收困难,且回收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回收后的催化剂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后续加工才能够重复利用,从而增加了后处理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SEBS制备过程中催化剂回收困难且回收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离子液体-钌/铑系膦化物催化氢化的SEBS的制备方法,以实现能够方便快捷且高效回收SEBS制备过程中的催化剂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子液体-钌/铑系膦化物催化氢化的SEBS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主催化剂、催化助剂、离子液体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混合,得催化剂体系;其中,所述反应釜内的压力为2MPa~3MPa,温度为120℃~200℃;
步骤2、将SBS、环己烷、四氢呋喃以及步骤1中所得的催化剂体系一同加入反应釜内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得反应混合物;其中,所述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5MPa~3.5MPa,温度为120℃~200℃;
步骤3、将所述步骤2中获得的所述反应混合物静置分层后通过倾析法进行两相分离,获得有机溶剂/氢化产物以及离子液体-催化剂;
步骤4、将步骤3中获得的所述离子液体-催化剂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将所述有机溶剂/氢化产物中加入过量乙醇混合,其中获得的沉淀即为SEBS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265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